在李强的故事里,自然成为了他自强之路上的重要伙伴。从贫困农村的小学到云南大学最年轻的博士,这段旅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李强学会了如何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力量。
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在河南贫困农村,他的数学课几乎总是零分,但那时有一个老师改变了他的命运。那位老师不仅教会了他数学,更教会了他独立思考和辩论技巧。张彦华老师的话语深刻地影响着李强:“任何一道题的解法都不是惟一的,我只讲了一种方法,如果你们有另外一种解法或者是认为老师讲的不对,你可以和老师辩论。”这句话成为李强终身学习、探索世界规律的一股动力。
当兄弟姐妹相继上学时,家境更为艰难。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李强,他承载着两个人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他通过卖旧书、摆地摊、做家教和保姆来赚取学费,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云南大学最年轻的博士。这份坚持让他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是对自我无限信心的一次肯定。
除了勤奋学习,李强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大二的时候,他创办了一所补习班,为初中生和高中生提供数理化辅导,同时鼓励他们面对生活。他说:“教育是一行,让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这种责任感与热情也让他的导师普小云教授赞赏:“他的自主性很強。”
科研成了李强人生的另一条道路。他每天早上8点就进实验室,一晚上8点后出实验室,即使工作枯燥乏味,也坚持不懈。他曾经发表4篇EI检索文章,获得3项专利,并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勇于担当和对科学研究领域贡献的一份渴望。
对于未来的计划,虽然有机会前往条件更好的机构或院校,但李強选择留在原处,因为那里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那个跟随导师普小云教授一起成长的人生经历。“跟着导师,不仅仅是搞科研,还有学习怎么做人。”这是他对于选择继续前进的心态体现。
最后,当谈及个人成长与事迹,无疑要提及的是那些顽固但又珍贵的人间礼物——朋友们。当黎杰这样评价 李強时,我们能感受到这份友谊给予人们怎样的力量:"学长是当之无愧的' 强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