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才。”但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李鸿章运气实在不怎么样,每次向皇帝呈奏折都被晾在一边,弄得他心里很郁闷。
听说曾国藩要带湘军出境,他立刻想去投奔。当时朝廷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只有在部队,才有机会得到发展。再说,曾国藩是自己的老师,投奔他,一定错不了。这天,李鸿章精心修饰了一番,便前往拜见曾国藩。在等待过程中,他的心情波动无数,但最终还是耐心地等到了与老师相会。
只见曾国藩捧着一本书,在悠闲地坐着。他全无一点礼节,不抬头,而是一面低头泡脚,一面冷漠地说:“坐吧。”这让李鸿章感到前所未有的羞愧和愤怒。但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仆人们悄声笑起来,这笑声似乎透露出一种深刻的道理。
骑马走到桥边时,却被程学启追上,“兄弟慢走。”回头一看,只见他的老同学微笑着迎接。不料程学启却告诉他中了曾国藩的计——老师故意怠慢自己,让自己醒悟于自身性格上的狭隘,并且用心良苦,以此作为磨炼的一环。于是,他决定返回拜见老师。
当他们回到家中,与曾国藩相聚后,那位教师仿佛从前的冷漠消失了,用温暖的话语迎接他们。他解释说:“器量比才干重要,有才干者为人所用,有器量者才能用人。”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为真正的人才和栋梁之才。
由于这一系列经历和教诲,使得李鸿章从一个桀骜不驯、性格锐利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更为圆润、通达的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开始努力改进自己,为未来的道路打下坚实基础。而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传颂千古的正能量人物事迹之一,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当积极寻求改变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为那个能够影响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