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历时6年跟踪采访报道新东方,写成《俞敏洪管理日志》一书。2009年11月6日,北京,中关村西区,新东方大厦9层贵宾室,俞敏洪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现将访谈录全文刊登。
张翼:为了写作《俞敏洪管理日志》一书,我浏览了你近10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内部讲话、公开演讲、新闻报道,感觉“中国古典文化”对你影响比较深,比如读《三国演义》,你通过分析刘备、曹操的用人得失与成败,得出基本结论“管理企业要在利益和人情之间找平衡”。你在新东方最为混乱的时期把《三国演义》又钻研了一遍,这本书对你性格改变、思想提升产生了哪些影响?
俞敏洪:其实不只《三国演义》,《论语》、《老子》这些会聚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经典著作,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读《水浒传》的小人书,对情感与忠诚体会得很多。小时候在农村看到亲兄弟为了一点小事打得不可开交;但一旦别人招惹了其中一个,将哥哥立马就会联合起来和别人对抗,把别人的后背再接着打。
北大求学5年的时间里,我阅读了800多本书,其中包括很多古典文学作品,最印象深刻的是《三国演义》的诸侯并起、英雄聚义争夺天下的故事。经营企业之后重读这部小说,我就总在想:刘备为什么能成大事?曹操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靠什么方式凝聚一支“经理团队”?那些龙精虎猛的“经理团队”为什么对刘备或曹操格外坚贞和忠诚?此外,我还经常琢磨为什么“市井无赖”刘邦能够赢得天下,而项羽却自刎乌江?
我很喜欢,也很钦佩曹操,他这个人意志坚定,不断地推崇并注解过孙子兵法,对于我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他知道如何用人才,从而创造出了人才辈出、大好局面的公司。在我看来,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代来看,都能找到许多成功企业家的智慧。
1993年我和老婆创办了新东方,我们努力工作,不断扩展业务,最终实现了从个体户到现代公司的大转型。而且我们成功上了美国资本市场,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我自己并不像曹操那样强势,因为我的个性比较温柔。我喜欢倾听朋友们的声音,并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做决定。
每当我回到新东方,就会感受到一种力量,它驱动着我们的不断前进。这份力量来自于我们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气质,那是一种理想主义,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心,一种道德观念,这些都是我们教育行业所必须拥有的品质。
然而,在面临现实挑战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头脑。不仅要理想化,而且要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一切。因此,在处理员工问题时,我们既要考虑到感情,又不能忽视规则。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东方持续稳健地发展下去。
最后,让我提及一下关于理想主义的问题。有些说法认为我们制造了一场理想主义者创业的幻觉,但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光鲜亮丽,却没有看到背后的汗水和辛劳。在我的理解中,没有任何事情是完全理想化或现实化的。一切都应该建立在互补性的基础上,以达到最佳效果。这就是我的思考过程,以及对于如何让新东方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教育机构的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