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作为新闻记者、财经作家,以6年的时间跟踪采访报道新东方,最终写成了《俞敏洪管理日志》一书。在2009年11月6日,北京中关村西区的新东方大厦9层贵宾室,俞敏洪接受了张翼的专访。现在,将这次访谈全文刊登。
在对话中,张翼提到,他浏览了俞敏洪近10年来的内部讲话、公开演讲和新闻报道,并发现“中国古典文化”对他影响深远,比如读《三国演义》,通过分析刘备、曹操的用人得失与成败,得出结论“管理企业要在利益和人情之间找平衡”。当时新东方最混乱的时候,他又重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如何改变他的性格和思想提升?
俞敏洪回忆起中学时代阅读小人书版《水浒传》的经历,对情感与忠诚有深刻体会。他提到,在农村看到亲兄弟为了一点小事打得不可开交,这让他感到恨不得互相掐死;但如果别人招惹其中一个,他们立马联合起来对抗,然后再继续打。北大求学5年的时间里,他阅读了800多本书,其中包括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经营企业后重读《三国演义》,他总是思考刘备、曹操为什么能成大事?他们有什么特质?他们怎样凝聚一支“经理人”团队?那些忠诚于他们的人为什么特别坚贞和忠诚?此外,他还常思考为什么“市井无赖”刘邦能够赢得天下而“西楚霸王”项羽却自刎乌江?
反复阅读《三国演义》,他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利益、情谊、理想目标都是维系团队、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当问及新东方从个体户转型为现代公司时,他提到,从海外请回徐小平和王强,以及赶走公司里的家人和亲戚,是实现这一转型过程中的痛苦努力。而到了美国上市,一些人才离开,但也有人认为新东方成功了。他说:“我做不了‘曹操’”,因为自己的个性比较弱一点。但是他喜欢倾听朋友们的建议,不断学习。
面对批评指责新东方制造理想主义者创业假象时,俞敏洪解释称:“理想主义是靠利益驱动实现的。”尽管如此,“理想化”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这种现实主义建立在原则之上的,是为了让员工理解实际情况并更好地工作。“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全天候监控授课老师”,但是职业操守必须宣扬给所有教师,而底线即是不容许触碰的地方,即使宽容也不能跨过这个红线。
关于处理分校校长经济问题的问题,当初虽然没有惩罚,但现在看来太过宽容。过去曾经参与处理此问题的一些中层管理人员灰心丧气两个多月,因为觉得这样的纵容行为无法弘扬真正善良,而且跟着这样的领导有危险。这段经历后来改变了他的认识,现在认为有些道德败坏行为必须进行示范性惩罚,以避免机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