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历时6年跟踪采访报道新东方,写成《俞敏洪管理日志》一书。2009年11月6日,北京,中关村西区,新东方大厦9层贵宾室,俞敏洪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现将访谈录全文刊登。
张翼:为了写作《俞敏洪管理日志》一书,我浏览了你近10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内部讲话、公开演讲、新闻报道,感觉“中国古典文化”对你影响比较深,比如读《三国演义》,你通过分析刘备、曹操的用人得失与成败,得出基本结论“管理企业要在利益和人情之间找平衡”。你在新东方最为混乱的时期把《三国演义》又钻研了一遍,这本书对你性格改变、思想提升产生了哪些影响?
俞敏洪:其实不只《三国演义》,《论语》、《老子》这些会聚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经典著作,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读《水浒传》的小人书,对情感与忠诚体会得很多。小时候在农村看到亲兄弟为了一点小事打得不可开交,恨不得互相掐死;但一旦别人招惹了其中一个,兄弟俩立马就会联合起来和别人对抗,把别人的后路断掉,再接着打。
北大求学的5年,我阅读了800多本书,其中包括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印象比较深的是《三国演义》讲述的诸侯并起、英雄聚义、争夺天下的故事。经营企业之后重读《三国演义》,我就总在想,不是每个领导都是曹操那样的强者,而是如何做到既能吸引人才,又能保持团队稳定?这让我思考到了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员工忠诚于公司?”
我的答案是,要建立一种基于理想主义而非单纯功利主义的人才培养体系。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潜力,同时也能够塑造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让他们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欲望,从而形成同理心。
强调个人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学会自律,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提供丰富多彩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我们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灵慰藉,因为只有当人们感到自己被尊重并且有所贡献时,他们才会真正投身于工作之中,为公司带来更多价值。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如何确保这种理想主义教育不会过度放纵,使其转化为实际行动,而不是空中的幻觉。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员工对于理想主义教育响应程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找到适合各个阶段发展阶段员工的一套策略。
因此,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管理风格上,都需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以此来维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即使面临着来自市场或社会的一系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