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现在想回归学术。“读书时的钻研精神丧失了,要捡也能捡回来。”他想办一所完全独立的大学,一个小型的人文型大学,每年招1000多人入校,五年以后,第一批毕业生带来了口碑,十年以后,校园里坐满了学生。其中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没钱上大学的农村孩子。
为了这个愿望,他做了一件原本不愿做的事:让新东方上市。惟其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把他的大学支撑起来。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他想做的事情不能做了,因为需要股东们同意。而股东和教育理念之间永远有冲突。
他是一个在公司上下被叫做老俞或者俞老师的人,如果有内部人叫俞总他会装没听见。这导致一上市他就大喊状态被破坏了,而现在他则根本不去听。“爱骂就骂吧,都听有钱人的意见还活不活了?”
说得这么嚣张,但他的表现方式很弹性。他还是会适时照顾股东们的情绪。被记者们采访得烦了,他也会说:“我们不问了,聊聊天吧。”
俞敏洪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创业之初,他靠在电线杆子上贴小广告来宣传,与居委会大妈、斗智斗勇斗情商。甚至有次花了7万元高价,只为保住新东方门口的吃饭家伙——两根电线杆子。
而现在,他们的大楼在中关村金融中心,而不再是当年的小胡同里的违章建筑。他们也更懂得跟政府打交道。
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说过一句话:“新东方成长秘诀:三流文人+痞子精神”。问俞敏洪怎么看?笑着回答那不是只针对新东方,“任何搞点事情的人都必须这样。如果是一流文人早就搞学问去了。”“不能说我就是那样,但是这个意思我懂。”
这便是关于理想信念的一位人物故事——俞敏洪,这个弹性跋扈、反复无常,却又坚持自我的传奇人物,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追求梦想,同时面对现实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心机与智慧,也展示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让人们深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