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弹性地跋扈着,他的故事,如同一部中外名人的励志剧本,简短而深刻。他的梦想是创办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文大学,每年招收1000多名学生,其中有七成以上来自农村地区,没有钱上学的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希望。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做出了一个不情愿却必要的决定——让新东方上市。这为他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他必须与股东协商,这常常导致教育理念和商业利益之间产生冲突。

在公司内部,他被称为老俞或者俞老师,但当有人叫他俞总时,他会装作没听见。这种行为曾经让他在上市初期感到烦躁,现在则变得更加随意:“爱骂就骂吧,都听有钱人的意见还活不活了?”虽然这样说,但他依然保持着弹性的态度,适时照顾股东的情绪。

他的创业故事令人难忘,就像最初贴小广告、斗智斗勇一样,那种奋斗精神至今仍被人们铭记。而现在,他们的总部坐落于繁华的地段,而非过去的小胡同里违章建筑。他们学会了如何与政府合作。

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曾形容新东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三流文人+痞子精神”。当问及此话语,俞敏洪微笑着表示那不是特指新东方,而是任何成功人物都需要具备这样的品质。“不能说我就是这样,但是这个意思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