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克雷格·卡尔菲:迎着阳光行驶的竹子
文/张达明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中,我,克雷格·卡尔菲,对自行车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高中时期,我就利用暑假做兼职邮递员,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于街巷之间。进入布鲁克林的普拉特学院后,当同学们讨论汽车的时候,我依然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1989年大学毕业后,我拿着一笔借来的钱,在旧金山创办了“碳车架”自行车制造公司。当年便推出了第一辆轻便碳纤维自行车,然后在职业赛车手免费试骑后,作了进一步改进。我参加了国际自行車博览会,那里吸引了大批订单。环法自行車赛冠军格雷格·莱蒙德甚至一次就买了18辆。在与莱蒙德沟通后,我将这款轻便碳纤维自行車命名为“莱蒙德”牌。
随后的1991年,莱蒙德在环法比赛中多次夺得领骑衫,让“莱蒙德”牌声名远扬。CNN、美联社等都对此作了报道,这让我获得了一笔人生第一桶金。
尽管生意兴隆,但“碳车架”所生产的昂贵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我必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何造出大家都能接受的“低碳自行車”。
1995年的某一天,无意间发现我的宠物犬咬断了一截竹子。这让我想到为什么不用竹子来制造更经济实惠的公路机动工具呢?我将这个想法告诉机械师,他却表示担忧:“竹子能有碳纤维那样结实吗?”我鼓励他说:“如果成功,我们将大大降低成本。”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和改进,在1997年我终于制造出了第一辆使用竹子的公路机动工具。那辆机动工具仅重1.5公斤,其韧性和强度超过原先使用的是碳纤维,而且减震效果也更佳,更适合长途驾驶,并且维修和保养相比之下更加简单。
随后,一位电影导演听闻这项新技术,便希望购买几部作为道具,但他也担心其结实性。他提出进行压力测试,即找来三名体重约180公斤的大汉同时坐上这部机动工具,只是轮胎被压爆,而其他部分毫发未损。
紧接着,在1998年的夏天,我向市场推出了15万部这种使用竹子的公路机动工具,一上市即受消费者青睐。在全美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动潮流。不到一个月,所有15万部这样的公路机动工具便销售一空,而接踵而至的是无数订单。我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为公司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不满足于这一成就,我又开始思考如何使这种技术跨越国界开拓更多市场。我访问过肯尼亚、加纳和乌干达,那里的丰富资源让我意识到这些地区对于高质量但廉价的手段交通工具需求巨大。而当地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之廉价劳工,使得这里成为潜在商机的一个温床。于是,在2007年,与这些国家贸易部门签订协议,从此,这些国家也加入到了我们的事业之中,每辆售价仅50美元的小型交通器材深受当地喜爱,并帮助许多农民通过运送农副产品来提高生活水平并提供工作机会。而对于未来十几年的目标——全球化推广—我充满信心,因为这是一个既能够实现个人梦想,也能够带给世界积极影响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