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达明
在美国,克雷格·卡尔菲对自行车情有独钟。高中时,他利用假期做兼职邮递员,每天骑车穿街过巷。在布鲁克林的普拉特学院期间,当同学们谈论汽车时,他依然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1989年大学毕业后,卡尔菲拿着借来的十万美元,在旧金山创办了“碳车架”自行车制造公司。他造出了第一辆轻便碳纤维自行车,然后在职业赛车手免费试骑后作了进一步改进。随后他参加了国际自行车博览会,吸引了大批订单。环法自行車賽冠军格雷格·莱蒙德一次就买了18辆。卡尔菲从中捕捉到了商机,在与莱蒙德沟通后,将轻便碳纤维自行車命名为“莱蒙德”牌。
莱蒙德在1991年的环法自行車赛中多次夺得领骑衫,让“莱蒙德”牌自行車声名远扬。CNN、美联社等都对此作了报道。卡尔菲也因此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虽然生意如日中天,但“碳車架”所生产的昂贵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如何才能降低成本,造出大家都能接受的“低碳self-bicycle”成为卡爾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1995年的一天,他无意发现自己的宠物犬卢娜在玩一截竹子。在卡爾夫看来,“卢娜”咬断那截竹子轻而易举。但一个小时后,他发现任凭卢娜再怎么用力,也只是在竹子上留下几个不明显的牙印。
卡爾夫没有想到,竹子竟会如此坚硬!为什么不用竹子制造self-bicycle呢?他将想法告诉了机械师,对方却疑虑重重:“竹子能有碳纤維那样结实吗?”他鼓励机械师说:“如果成功,我们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为了防止竹子的裂缝,卡爾夫对竹子进行热处理。在接合处使用碳纤維或麻纖維固定,以保持原有的外形。而传动系统则采用铆钉固定,用桐油密封层涂抹以保护和保养。此外,还设计了一套特殊的紧固方式以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和负载情况,使其更加耐久可靠。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於1997年12月15日(世界气候变化日),克雷格·凯利终于发表他的革命性作品——全新的绿色、经济且高效节能型生物质材料制成的人体工程学化设计新型自动两轮交通工具——"Eco-Bike"(简称EB)。它仅重1.5公斤,比常规钢铁制品轻约六分之一,同时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减震性能,并且可以很容易地拆卸升级换装配件,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可持续性。这项创新技术使得EB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未来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及资源短缺问题等,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种重要途径。
2012年夏季,一位来自中国非凡企业家圈的人物采访记者提到:“我最大的梦想是把这项科技推广到每个角落,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这种健康快乐生活。”
更多励志人物请点击:http://www.li96.com/lizhirenwu/ 凡客陈年:归去来,不畏艰难少年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选择巨大的挑战成就巨人的生命 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20个月赚13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