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知名人物,文/张达明
克雷格·卡尔菲:社会的阳光之翼
美国人克雷格·卡尔菲对自行车情有独钟,上高中时,他利用假期做兼职邮递员,每天骑车穿街过巷。进入布鲁克林的普拉特学院后,当同学们都在谈论汽车时,他依然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1989年大学毕业后,卡尔菲拿着借来的一万美元,在旧金山创办了“碳车架”自行车制造公司。当年便造出了第一辆轻便碳纤维自行车,然后在职业赛车手免费试骑后,作了进一步改进。随后他参加了国际自行车博览会,吸引了大批订单。环法自行車賽冠軍格雷格·莱蒙德一次就买了18辆。卡尔菲从中捕捉到了商机,在与莱蒙德沟通后,将轻便碳纤维自行車命名为“莱蒙德”牌。
莱蒙德在1991年的環法自行車賽中多次夺得领骑衫,让“莱蒙德”牌自行車聲名遠揚。CNN、美联社等都對此作了报道。卡爾費也因此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虽然生意如日中天,但“碳車架”self-riders昂贵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如何才能降低成本,造出大家都能接受的“低碳self-riders”成為卡爾費首先要解決的问题。在這個過程中,他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宠物犬「卢娜」咬斷一截竹子後竟然非常堅硬,這讓他想到為何不用竹子製成self-riders呢?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卡尔菲终于在1997年制造出了第一辆竹制self-rideer。这款产品仅重1.5公斤,有韧性和强度,比传统材料更佳,而且维修和保养更简单。此外,它还能够减震效果好,对于长途騎乘来说是个理想选择。
一个电影导演听说了竹制self-rideer之后,便想买几辆作为道具,却又担心不结实。他找来三名重约180斤的大汉同时坐上竹制self-rideer,只除去轮胎被压爆外,没有其他损坏。这场所谓的"压力测试"让这个电影导演相信,这款产品是真正可靠且坚固的。
1998年夏天,一举向市场推出15万辆竹制self-rideer,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全美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Self-Rideeboom”。不到一个月,那些15万辆销售一空,而随之而来的订单雪片般飞来,使得他的公司迅速壮大,并为他赢得了一笔巨额财富。
然而,不满足于现状的心态驱使著他继续寻求更多機會。他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能否將這款產品推廣到全球各地?於是,他前往肯亞、加納和烏干達進行考察,並驚喜地發現當地遍布著大量可供採集的人工紙廠廢棄物。他立即與該地區貿易部門取得聯繫,並最终獲得開發製造權。
每輛售價僅50美元的竹制self-rider銷售量持續增加,不僅深受當地居民喜愛,也幫助農民通過運輸他們的手工藝品來提高生活水平並創造就業機會。在2012年時,即49歲時,克雷格·凯利說:“不可否認,我們以數十億美元從我的夢想賺取回來。我計劃在接下來幾十年內將這個產業擴展到非洲乃至世界各地,使我迎向陽光並保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