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商界中,不乏人写下了自己的成功故事,但自述传记却不那么常见。陈年便是其中一位,他以《归去来》这本自传体小说留下了自己的一段传奇。
1969年4月,陈年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薛店镇丰乐庄,这个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以“塬”地势著称。他的父亲,是当时闻喜县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学的学子,而母亲则来自北京家庭,与他父亲是大学同学。在父亲尚未回家的情况下,她在丰乐庄给予了陈年生命。
25天后,当他还未见到期待已久的父亲时,母亲带着身孕离开了这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将他留给了奶奶。直到19岁,他才第一次在北京与母亲相遇,了解到了她那熟悉而陌生的面容。
奶奶承担起养育他的重任,用煮羊奶喂养着瘦弱的小身体。那时候家里贫穷,没有白面,只有黑色的高粱面,更别提肉类。但即使如此,那些日子也留给他深刻的记忆,如小学老师张金桃所描述的,他经常生病发烧,还会抱着体温计。
中学时期,陈年一度回到大连与生父和继母生活在一起,但没有完成高中,便返回老家教书。他又返回大连读高中,并最终考入大连理工大学,但中途辍学。在追逐文学梦想期间,他去了北京,在那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大都市里成长。
90年代初期,当他无处可住时,就睡在桥洞里,每天仅能买些榨菜和方便面维持生活。他曾告诉大舅妈(实际是堂兄的大舅妈),自己几乎快要绝望,因为没有钱。但是在遭受困难的时候,也有人支持他的信念——如卖掉家里的粮食,为他寄了一百多块钱。这份善意至今仍让 陈年的眼睛红肿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发生改变。在加入小米手机CEO雷军创办的卓越网之前,有朋友问过为什么非要做生意?对于这一问题,陈年的回答很直接:“这个社会太势利了,在这个时代证明你自己的方法就是挣更多的钱。”金钱对他意味着游戏规则,它可以让人们做更多的事情,也能帮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这些都是一个从黄土高原窑洞出来、历经艰辛的小男孩渴求成功最初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