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取得成功的传记中,自传体小说《归去来》作者陈年的故事颇具特色。这个曾经在山西省闻喜县薛店镇丰乐庄出生的少年,如今已是财富人物之一。他的成长背景和坚持精神,对于追求者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69年4月,陈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他父亲是闻喜县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学的大学生,而他母亲则来自北京家庭,与他父亲是大学同学。在他的父亲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期间,他的母亲带着身孕回到丰乐庄,在陈家生下了他。然而,当时期充满变数,他的父亲没有回来,而他的母亲也离开了他们,只留下了一个孩子给奶奶抚养。

在《归去来》这本书中,陈年回忆说直到19岁才第一次见到他母亲。这段经历让他对坚持有了深刻理解。他和另外三个没妈的大哥们跟着奶奶长大,那时候生活很艰苦,没有白面吃,只能喝羊奶。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过得幸福,因为有着爱与支持。

小学老师张金桃记得,每当天气变化时,陈年都会发烧,她总是在担心。但她也知道,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下去。当她去天津看望过失去了儿子的妻子后,她送了一大堆营养品回乡,让她的孩子健康成长。

中学时代,陈年一度离开村里,但最终返回并成为英语老师。不久后,他又回到大连读高中,并最终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在那里,他决定放弃学业,以文学青年梦为目标前往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候,他睡在桥洞里,每天只吃榨菜和方便面,但没有放弃,最终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小米手机CEO雷军创办卓越网之前,一位朋友问起为什么非要做生意? 陈年回答:“这个社会太势利了,在这个时代证明你自己就是挣更多的钱。”对于金钱,他认为它是一种游戏规则,更多的是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许这是那个塬上窑洞里的少年最朴实的一份希望。

无论是在物质上的成功还是精神上的坚持,对于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人而言,这个故事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