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读书奇遇录:夸张的少年野心》

在商界取得辉煌成就的传记故事不胜枚举,但自我撰写其传记的人数相对稀少。陈年便是其中之一,他以小说《归去来》为蓝本,讲述了自己从一个塬上窑洞里的孤儿到成功企业家的传奇历程。

1969年4月,陈年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薛店镇丰乐庄,这个位于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给他的童年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父亲在北京接受知识分子再教育期间,母亲带着身孕回到家乡,在陈年的奶奶那里诞生。然而,当陈年的母亲期待丈夫回家的那一天,却发现他没有回来,她决定带着新生的孩子离开丰乐庄,将其托付给了奶奶。

直到19岁,陈年第一次见到了他母亲,并了解了她长什么样子。他在《归去来》中提到,那些日子里,他和三个堂兄弟跟随奶奶度过,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妈妈。每当面条或蒸馒头准备上桌时,都会伴随着黑黑的高粱面,没有肉类可言。但即使如此,他们依然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小学老师张金桃记得,尽管小学生时代的陈年经常生病发烧,但他的精神始终坚韧。她曾陪同前往天津看望他的母亲,并送去炼乳作为营养品。这份关怀对一个无家可归的小男孩来说,无疑是一种温暖与希望。

中学时期,陈年一度搬到了大连与生父和继母居住,但未能完成高中后,他又返回老家担任英语教师,最终再次追寻文学梦想去了北京。在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大城市里,他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野心和决心,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从未放弃过追求更好生活的信念。

如今,小米手机CEO雷军创办卓越网之前,有位专栏作家许知远问起,为何非要做生意?对于这个问题,已成为科技巨擘、凡客诚品CEO的 陈年的回答显得尤为有力:“这是因为这个社会太势利了,在这个时代证明你自己的方法就是挣更多的钱。”

金钱对于他而言,是游戏规则,它意味着可以做更多事情,让更多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而摆脱贫穷,是他最初渴求成功所驱动的一个动力。他说:“金钱是最公平。”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却也反映了一种朴实无华却又深邃内涵的心态——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改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都能因此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