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逆袭传奇:从“5年存活期”到创富神话

确定要翻越的山,决定人生的一半

1980年3月,我结束美国留学生活返回日本。我把在当地经营的软件公司“UnisonWorld”交给了我的朋友兼创业伙伴的洪陆(音),他后来创建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UTStarcom。在回国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什么也没做。不对,是看起来像什么都没有做。亲戚们都开始嘀咕了,“正义在美国都学了什么啊?”这在我的脑海里和心里掀起一阵风暴。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在父母要求下,因某种偶然的原因而滋生赚钱的。一旦决定了要走的道路,再改变就非常困难了,反反复复是毫无效率的。“确定想翻越的山。这将决定人生的一半。”我以这个想法为桅杆,开始了反复思考。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值得倾其一生的产业是什么呢?那必须是别人没有做的事情、能够改变世界的事情、对别人有所帮助的事情、能够成为第一的事情、同时又是保持高昂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掀起技术的领域。我想要通过这一项事业,将人类智慧与知识实现共享,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这就是我出生的原因,也是一个24岁青年最终找寻到的巨大的意义。

电子信息流通

或许有人会嘲笑我不现实。但当然,从小目标开始一点点去实现固然好。世界上99%的人都是这么做成功,但如果一个人有着大梦想,心里怀有远大抱负,那么首先从接近方法开始就会有所不同。我选择作为“工具”的是软件流通,而这是在经过一番缜密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

在创业之前我曾经考虑过40多个思路。在80年代初期,日本即将进入PC大众化时代。如果想要让PC成为了自由资财使用的话,就必须要有优秀软件。未来必将成为软件的大世纪。我不是也可以直接投身于软件开发中去吗?但获胜概率实在太低了,因为操作系统(OS)领域已经被主导全世界标准的大型美国公司占领。而剩下的应用软件领域,只能说只有能够进入全球前十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并没有选择个别商品,而是选择基础设施,这样的事业虽然利润可能较低,但它生命力将非常长,同时一旦取得压倒性地位,也能和行业增长呈比例并实现产业扩张。这事业成功率为70%,经过100多个经营点后的深刻思考,我最终作出了这一决策。

电扇嗡嗡转,一名职员之下

1981年9月,我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福冈县大野城市成立了软银公司。当时公司位于一个连空调都没有的小旧建筑2层。我雇佣了一名职员。他面前,我站在装满橘子的箱子上进行了一场激烈讨论,还有一台旧电扇嗡嗡转着。那时我们计划引领整个电子界30年后,我们销售额将达到1万亿日元甚至更高,对于那些打算搞事情的人来说,以1000亿或5000亿销售额根本不足以称道?

因为,在日本,“豆腐店”发音就是“1兆”,所以用这个比喻来形容未来的销售规模。不过,他们两个听起来像是傻瓜一样,最终他们干不过两个月就跑掉,说:“那个人精神正常吗?” “疯子!”

就在这种情况下,有夏普公司佐佐木专务给我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他说:“软件产业必须处于信息密度高的地方。”于是,在东京麹町4番街借用(株)经营综合研究所的一个房间,并找到研究所会长野田一夫,将自己的构想告诉他,并自报姓名:“孙正义,是韩国留学生。”

受到这样大的人物表扬,我兴奋得快要跳起来。他成了介绍皮特·德鲁克(PeterDrucker)名字到日本的人物之一受他的影响之后,他和佐佐木专务一起成为了缺乏经验且缺乏关系网络的小小导师。

怪物实业家诞生

搬到东京不久后,我进行了一次类似冒险,用800万日元参加电子展示会“electronicshow”。身边所有人的惊讶之声充斥空气,因为我们的存在仅仅是一份文件,没有产品或任何收入记录。但是我装作没听见,为那些租不到展位空间的手慢慢提供免费服务——这是让我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最佳方式。在展示会结束后,我们陷入濒临破产状态持续了一周左右,然后电话响起:

“我来自朝新电子,我们对贵公司展出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大阪建立的是日本最大电脑卖场,不知道您能不能为我们提供可用于那里使用的大型数据处理机?”

尽管他们完全相信一个无交易记录背景下的我,但供货需要大量资金,而软银当时却手头零分钱。此时拜访朝新社长,并向他提出计划及理念,以及希望先得到资金支持。他竟然平白无故承诺支持!当然佐佐木专务也是巨大的帮助者,他甚至用自己的房子担保,让我从第一劝业银行借到了1亿日元!

接着,又签订独家销售合同同Hudson签约价值5000万日元,这使流通力量体现在产品供需之间。但即便需要拿出如此庞大的资金投资,也确信这样的机会会带来更广阔天地。在第一个销售一年内,软银已成为35亿日元收入强企,被《朝日周刊》誉为“怪物实业家”,那个靠电脑赚钱而崛起的小男孩。而此举标志着更加艰苦磨练即将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