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翻越的山,决定人生的一半

1980年3月,我结束了在美国留学生活的回程。虽然我将在当地经营软件公司“UnisonWorld”的朋友兼创业伙伴洪陆(音)后来创建了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UTStarcom,但我却一无所事。我亲戚们开始质疑:“正义在美国都学了什么啊?”这让我内心掀起了一阵风暴。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因为偶然因素而浪费时间。一旦决定走的道路,就很难改变,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开始反复思考。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企业家。我要找寻什么样的产业呢?那必须是别人没有做的事情、能够改变世界的事情、对别人有所帮助的事情、能够成为第一的事情,同时保持高昂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探索技术领域。这就是电子信息。通过这一项事业,我希望人类智慧和知识能实现共享,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我出生的原因,也是我24岁时最终找到的巨大意义。

电子工具,软件流通

有人可能会嘲笑我过于理想化。但从小目标开始一点点实现固然好,但如果一个人拥有大梦想,有远大的抱负,那么就应该先从接近方法开始,用未来的趋势预判,用不输给大企业的胆量决胜,同时构建相应透明性和经营系统。不管怎样,我还有自信。我选择作为“工具”的是软件流通,这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结果。

在创业之前我有40多个想法。在日本即将进入PC大众化时代,如果想要把PC作为自由资财使用,那就必须有优秀的软件。未来必将成为软件的世界。我为什么不能直接投入到软件开发中呢?但获胜概率太低了,操作系统(OS)领域已经被主导全世界标准的美国公司占领剩下的就是应用软件领域,但这就像新曲都不会受欢迎一样,只有进入前十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选择基础设施,一旦取得压倒性地位,可以与行业增长呈成比例并实现产业扩张。这一事业成功率70%。经过100多个经营点考虑后,我作出了这一决定。

电扇嗡嗡转,职员只有两名

1981年9月,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福冈县的大野城市,我创立了软银公司。当时公司地址位于一个连空调都没有的地址2层办公室里。我找来了两名职员。在他们面前站起来进行了一小时激烈讨论旁边旧电扇嗡嗡转着。“我们的公司将引领世界电子30年后我们销售也将以1万亿(日元)、2万亿(日元)计算。”对于搞事业的人来说,以1000亿或5000亿作为销售目标难道不是太少吗?

尽管如此,当夏普公司佐佐木专务给我提出了非常重要建议,他说:“软件产业必须在信息密度高的地方去做。”他接受我的翻译器技术,并且说服了东京麹町4番街借用(株)经营综合研究所房间。此刻,在东京麹町4番街借用的房间里,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能性的路线,而这个可能性让我们的心跳加速,因为它似乎可以带我们迈向更广阔的事业天地。而这个故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