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刘忠田,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忠旺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享誉全球,但其创始人刘忠田却十分低调。14岁创业、7年“豪赌”、坎坷上市,这位铝材大王的奋斗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一、14岁创业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舟大地,14岁的刘忠田带着200元下海创业,他先是做木材贸易,之后生产耐火涂料。
彼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的大环境下,目光敏锐的刘忠田抓住机遇,先后创办了合成树脂化工厂、辽阳铝制品厂等企业,由个体户转为民营企业。
有一次去大连旅游,刘忠田发现利润丰厚的铝型材销量火爆,因此开始细心收集铝材行业信息,为寻找最佳入局时机做准备。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当时预测到房地产需求将增长,便果断出击,在1993年成立了辽宁省首家建筑用铝型材生产企业——辽阳鑫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准确市场判断,让他的公司获得迅猛发展。2001年,该公司产能达到30万吨。
这一年的美国铝业开出高价收购信任,并且有意大利和德国的一些巨头也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那一年他拒绝了并决定转型,将眼光投向于更广阔前景,即工业挤压材料领域。
二、提前转型
在与美资企业交流过程中,他预感到了工业挤压材料市场前景之广阔。他经过严密考察后在2002年决定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技术和设备投资,从而推动全新的产品线——工业挤压材料进入开发阶段,这是一场具有极高风险但潜力巨大的“豪赌”。
当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是一场不可胜算的事业,因为没有任何数据表明这种类型产品会成为主流。但他坚信自己的直觉,并且不顾众人的反对继续推进项目。这一举措被视为一个重大决策,它改变了整个行业格局。
三、坎坷上市
早在2003年,就有考虑过通过IPO来融资扩张业务。但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导致股市波动,使得此次筹划无法顺利进行。在此期间,他不得不调整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和国际经济环境。
2010年代初期,当金融危机逐渐缓解后,再次尝试上市路演。当时,他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投资者的疑虑,他们担忧该行业未来的竞争情况以及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威胁。此外,还存在关于如何评估其所处行业长远趋势的问题,以及是否能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等问题。此类挑战使得他的团队必须展现出卓越的人才资源以克服这些障碍。
2019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其身家价值达到了185.6亿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大王。而对于许多追梦者来说,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只要勇敢追求,不放弃即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