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员到总监:三次深度思考的励志故事

文/小川叔

这篇文章讲的是深度思考的事,可能很多人会说,你不遭遇事儿,你能深度思考么?的确,如果你的人生不遭遇关于选择、取舍、放弃等关键的大事,你未必有机会做自我拷问。但并不是说这个深度思考平时不能做。

如果当你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意识到问题的时候,不妨先记录下来,之后找个周末的早晨,心情平静且放松的时候。取张白纸,做一个自我发问。

我以前常常这样做。我会在纸上写下问题,比如:我为什么那么爱生气?

写下这行之后,我会自我反问,你觉得会在什么方面上生气?

然后自我回答,比如在与爱人相处方面,在狗不听话的时候。

之后再尝试回答,这是否是源于你内心里希望对方要按照你所想的去做,这种控制欲会让你有一个设想,一旦对方没有做到,你就会表现的失望和愤怒。

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很多时候却容易将自己的标准去延伸到其他人身上,甚至包括宠物。

这最容易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你要求对方以为是为了对方好,其实更多是希望自己舒服一些,如果对方是你的下属,他做到了你要求的一切,你就会满足么?不会,你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会限制他的自我发展,而且即便他做的再完美,他也成为不了你。

那我要如何调整?

尝试放下要求,用欣赏的角度去发掘对方的优点,从对方擅长的出发。尝试示弱,用拜托和请求的语气去让对方做你期望的事,并及时给予奖励。削弱自己的完美主义,分清楚成长和自我苛求的区别。成长是伴随痛苦的,但不会只有痛苦。你们成就来自于过程,而不是限定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的一次小小的心灵历程,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希望能够帮助你们少走弯路,让我们一起前进吧!

坦白地说,我并不太喜欢动脑筋,也不是哲学家或思想者,每天应付工作已经够用,还哪里还有力气去深入思考其他呢?关于深度思考定义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我个人粗浅地认为,它意味着能自我提问,有逻辑性,可以寻找答案并产生实际指导意义。这往往是我遇到这种机会的时候就是摊上大事儿的时候。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需要学会从容应对,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这正是我想要分享的一些体验和感悟,也希望它们能够启发你们进行更加全面的个人发展计划,为将来铺设坚实基础。

第一次深度思考:跨过职场边缘探索新的可能性

当我们步入30岁左右,就像一艘船驶向无垠海洋,无论前方何处,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道路以及对未来的规划。而对于那些渴望改变命运、追求更高目标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激动人心的地标性时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迎来了转变跑道的一个契机。当那个领导辞职后表示愿意带领一部分团队成员建立一家杂志公司,并邀请了几个核心成员加入,那个瞬间犹豫之际,是决定性的转折点。不仅因为它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职业路径,更因为它赋予了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价值与目标,以及勇敢面对未来的力量。

第二次深度思考:重塑定位以实现突破

随着时间推移,当我们的梦想逐渐变得清晰,我们也开始认识到现有的角色与位置之间存在差距。那时候,我感到自己被困住,与公司文化脱节,同时缺乏项目管理经验——这是阻碍我的职业提升的一个重大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得不停下来,对自己进行彻底盘算:

"现在该怎么办?"

"未来应该怎样规划?"

通过持续不断地提问与反思,最终发现,只要把握好当前机遇,即使是在看似封闭的小圈子里,也可以找到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我明白,现在虽然薪资丰厚,但若继续留守原岗位,将无法触及潜力的真正领域。而那些策划岗位尽管风险较大,但同样蕴含无限可能——这里,就是我的真理所在。

第三次深度思考:品牌化思维引领未来发展

接下来,便是一段关于品牌化思维引领未来发展旅程。一系列的问题浮现:

"作为营销人员,要不要跳出舒适区?"

"品牌建设真的比营销更加重要吗?"

每一个问题都像是打开一扇窗户,让过去隐藏的情绪释放出来,同时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我明白,每一步都必须谨慎,因为每一步都是迈向未来的决策。如果只是单纯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规划,那么即便取得暂时成功,最终也难逃失败之灾。

因此,在经历了无数波折后,我终于得出了结论:

"明智地选择今天,不仅仅关乎当前,还关系着整个生命轨迹;"

正是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我决定投身于品牌建设领域,不管多么艰难险阻,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这一系列经历,如同磨砺钢刀一般,使得我的信念更加坚定:“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