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至今60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这就是李嘉诚。
李嘉诚,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成为超人的那个人
“外人都将他看作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成是变成超人的那个人。”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不论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关于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是他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然后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
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而在这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并早已做好了准备,在危机来临时,不但安然无恙,还从中获得了扩张的机会。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对数字尤其敏感。
从20岁起,李嘉诚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的发展数据,说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看看便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
对于信息重要性,比如新技术、股市动态、国际形势等方面,对于这些信息了解并不是逊于青年人的他,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有两台电脑显示旗下企业实时股价变化,同时备用苹果笔记本,这些都是日常工作必需品。
这些习惯,让这个老人的投资策略一直站在资讯最前沿,也让他成功地投资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型企业。这样的例子充分证明了连续不断地学习与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对于商界巨头来说至关重要。
虽然很多下属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他们认为他们所认识的是个善于提问而且非常聪明的人,即使面对新的事物或情况,他们都会先思考一下相关的问题,然后交由专业团队去研究答案。而且,当遇到困难或挑战时,他们相信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业务,并制定更有效措施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然而,有趣的是,每当谈及“孤独”的话题时,那位亲密接触过长达十余年的员工却表示,这位商界传奇人物其实并不孤单。尽管人们往往只看到他的坚韧不拔和成功的一面,但实际上,这个80岁高龄的人生哲学深植于简约生活之中的平凡世界里。他喜欢简单快乐的一面,无论是在香港繁忙的大街上还是回忆过去艰苦卓绝的小学时代,都表现得既自然又真挚。在这片刻之间,我们似乎得以窥视到那个隐藏在公众眼下的真实版——一个感情丰富却精明细致、能够控制情绪的人类模样。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加深切体验到那种跨越世纪与空间隔阂,与我们共同分享智慧与力量的情景演绎。在这个故事背后,是一段令人敬佩而又神秘莫测的地球历史篇章,它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不断探索与适应环境,以征服未知,为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