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北农场往事之二十九:无机肥与无人机的交响曲,编织着一个充满戏剧色彩的睡前故事。张大伯,那位开粪罐车、吹牛逗人的四川人,在农场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曾经驾驶着那辆红色的拖拉机,现在却变成了负责运输有机肥料的人物。

在那个夏天,我和我的女儿驱车回到了我童年的家乡——滨北农场。在那里,我们见证了从传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到那些低头羞涩的大麦田,以及广告牌上闪烁着“无人机施肥,无人机撒药,无人机施无机肥”的字样,这让我们深感人类科技进步的神奇。

记得我小时候,我们会在稻田边捉蚂蚱,用油煎来享用。那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小动物真正叫做东南亚飞蝗,它们如果成灾能导致粮食短缺。但现在,蝗虫已经消失,而原先那片土地已被转变为盐场。

想起了张大伯讲的一则笑话,他当兵时在客轮上发生了一件事,一锅稀饭中竟然漂浮着屎蹶子。面对这个突发情况,炊事员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而我的父亲也有一个类似的经历,他曾参与贩卖姜到江苏新沂,但他们必须秘密进行,因为个人私商是禁止的。

夏日午后,我常去院墙外的小玉米地,那里既凉爽又能直接将有機肥料播撒。我想到了今天的人们,他们生活在舒适的楼房中,不再亲手制作有機肥料,也不再品尝真正自然口味的食物。这让我思考人类过度追求便利所带来的代价,以及农业机械化和城市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情绪影响。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