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一种错觉所蒙蔽: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幸福。拉康的这句话,似乎是在提醒我们,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在于活出自己的本真。然而,当我们终于实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心愿时,那份满足感却往往迅速消逝。
人类的心理机制并非为追求幸福而设计,它们更倾向于寻求平衡与稳定。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次达到高潮,都伴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将我们带回起点。这种现象,让许多人陷入了困惑,他们不断地改变自己,却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死亡本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向毁灭和侵略的冲动。这是因为生命从无机物演化而来,从黑暗、温暖而平静的子宫中诞生,所以生命一旦开始,就会有意欲返回无机状态的倾向。当这一冲动指向自我,我们便呈现出“病态”。
曾经深度抑郁的人们,在他们最痛苦的时候,也许会听到那内心的声音——将世界都毁灭。但这个声音,其实也是潜意识的一种表达,是对外界残缺世界的一种抗议。而当我们接受这一残缺,并试图通过故意让自己看起来不完美来获得某种释放时,我们可能只是陷入了另一个困境:过于追求不完美。
真正的幸福,不是那些能够让我们感到满足和快乐的事情,而是一种完整和存在本身。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对于未来的期盼,放弃对于他人的评判,仅仅存在就好,那么也许才是找到真正幸福的一个途径。朋友曾说:“自从放弃了寻找,我便找到所寻的一切。”或许,这才是正确路径上的转弯,我们应该学会欣赏现在,与生俱来的存在,而不是永远追逐那些无法触及的手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