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秋,我踏上了前往水乡周庄的旅程。在那座古老的镇子上,店铺里陈列着红烧蹄髈,这道菜让我不禁想起了逝世多年的爷爷。爷爷是一位在家乡颇有名气的厨师,他擅长烹饪各种家常菜,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那经典的红烧蹄髈。
小时候,我几乎每次参加宴席都能品尝到这道美味佳肴。那时候,每个家庭都会精心准备一桌丰盛的“流水席”,而我却是幸运地沾染到了爷爷厨艺的一部分。我天生对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吃得油光亮泽,还能够自己动手制作这些美食。这一切都是受到了爷爷影响。
回忆起当时家的氛围,那种乡土情怀和热情好客令人难以忘怀。每次重要活动,邻里朋友们都会齐聚一堂,为筹备丰盛晚餐添砖加瓦。厨房是忙碌的地方,烟雾缭绕中,父亲挥舞锅铲、端盘送菜,而我则负责在旁边学习与观察。
蹄髈就像牡丹一样富贵且喜庆,在我们家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贫富,都会在年夜饭时放上一盆。我记得案板上的大蹄髈被清洗干净后,被切成几刀,使其更加入味。然后,它被放进黄澄澄的大铁锅中,与冰糖一起熬制成深色的糖稀,再加入酱油、料酒、醋及食盐,以及香料包裹好的花椒、香叶等调料,一共煮了两个多小时,然后转小火炖至熟透。
我们的年夜饭通常是在下午四五点钟开始,一旦开席,就要尽快享用,以便早些进行爆竹比赛。但那个时候,我们家里的红烧蹄髈已经摆放在桌上了,它散发出的香气让我的馋虫又跳跃起来。不过,由于年龄顺序问题,我必须等待父母动筷之后才可以享用。我从未见过任何人能像爸爸那样把肉拨出来那么酥脆,而且它们总是既不柴也不腻,在那个年代真是大快朵颐之乐。
虽然最后轮到我品尝,但剩下的大骨棒总是归我啃咽,让我感受到了那种充实和满足。而自从亲人离世十年后,每隔十年就会举行一次家庭聚会或上坟祭拜。那次父亲做了红烧蹄髈,但大家决定由我来接手这一传统,因为老辈人的技艺越早被新一代继承越好。
工作中的生活节奏确实太快,就像是小时候赶鹅群时那种压力感。但回到山村老家,用大量时间烹饪色香味俱全的蹄髈,并看到亲朋好友赞叹,这才是我真正体验到的慢生活,那种内心丰盂而幸福,是别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