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岁月如梭,小年的晚上,我和初中同学们在微信群里热烈讨论着春节后何时能再次相聚。虽然我现在不像从前那样频繁地与同学们见面,但那些共同度过的青春岁月、那些无声的默契和深情的友谊,都让我们彼此牵挂。在这个季节,每当年轻的心灵被温暖的阳光点亮,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那段难忘的人生篇章。

记得初中毕业那年,我们一群好友约定每年正月初七回母校给班主任袁老师拜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是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的情感纽带。然而,命运有时候会突然改变一切。2000年的冬天,我们失去了那个亲切且严厉的老师,那个日子也随之消逝。但我们的承诺没有因此而动摇,我们决定将每年的聚会地点固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同班同学,更是勤劳并热心帮助大家的小两口。

十几年的时间里,每到正月初七,我都會回到学智永玲家,与曾经一起笑cry成长的大人们重逢。在这些聚会中,有一刻让我印象尤为深刻,那是在去年正月初六。我惊喜地发现,一位久违的小凤以及远在新疆工作多年的艳萍都加入了这场盛宴。她们虽身处遥远的地方,却未能摆脱对故土的情怀,这份坚持,让我感受到了她们内心深处对家的思念。

艳萍是我从小到大的伙伴,她选择留在新疆,为的是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而秀华则以其优雅与才华,在深圳打拼至今成为了一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而巧丽,从学生时代就展现出卓越才能,如今她也已成为东莞的一名成功女性,但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却依旧让人无法割舍——她的爱好仍旧停留于悠闲享受,而非积极追求健康。

每一次的聚会,无疑都是一个关于变化与传统、离别与归属的大戏。我注意到,女士们总是占据主导位置,他们的话题涵盖家庭琐事、孩子成长以及各自的事业发展。这一切似乎很平凡,但对于我们来说,它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人生观——即使时间流转,我们依然能够保持联系,并珍视这一份来自过去的连结。当我们老去,如果还能像现在一样聊天、分享欢乐,那么这本身就是人生的巨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