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小年的最后一夜,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聚会的具体时间。看来大家都渴望这一年一度的团聚。我虽上学时间有限,但有几个小学至初中时期的好友,一直维持着深厚的情谊。平日各忙各事,一年难得相见,只有正月时,我们才能重逢。这已成为我们的习惯。

记得初中毕业那天,我们几位玩伴约定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拜访班主任袁老师,那个日子逐渐演变成我们每年的团聚之际。但命运无情,9年后,当袁老师因病辞世,我在2000年的寒冷冬季回忆起那份哀愁。那一年春节,我们没有举行聚会。

随后,我们决定将每年的聚会地点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这对勤劳的小两口早已在城区购房,并且是我们同班同学。在他们家,每年正月初七前后的团聚成了我们的传统。

十多次的团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那一次。比往常多了几位朋友出现,其中一个老朋友小凤,我自高中毕业之后便未曾再见。她20多年的面容与我记忆中的不同,让这次相遇显得格外珍贵。尤其是远赴新疆工作、数载未归的大艳萍,她带来的惊喜更是不言而喻。她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却因为读定的分配大专毕业后去了新疆,而她丈夫也是一郴州人。尽管工资高且能生活安稳,但她仍梦想回到家乡工作,可调动困难。“我刚买了郴州房子,退休后就定居,”艳萍说,“到时候我们老同学就可以经常见面。” “你怎么不买东江呢?这样我们就是邻居!”秀华故作生气地说。她曾是我们的校花,在深圳打工至今,是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而巧丽也是如此,她一直在东莞打工,将家搬到了东江,与两个女儿留下自己独自出差:“我讨厌做家务喜欢上班,所以让丈夫当家庭主管。”

与秀华和巧丽一样体验的人生变化的是其他女同学她们似乎比男同学更加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我发现,每次团圆时来了越来越多的女孩,就像三个人一台戏般热闹,有五六个甚至更多女性汇集一堂,可以想象这是怎样一个欢快场景!

今年的聚会更为热闹,因为大家聊天聊到家的琐事和变化,不论如何显得那么亲切,一天过得飞快!未来等我们老去,如果还能如今般共度时光,那不是人生的巨大幸事吗?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团圆,再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