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以为,朋友是麻烦的产物。回忆起那些计划经济的日子,结婚所需之物,都要依赖购物票,更别提电冰箱和电视机了。那时,不正之风横行,那些相声里的“万能胶”和“徐姐”的故事至今仍让人啼笑皆非。当时的交友往往带着功利性,有人以认识行业垄断者为荣,但这份功利性自是显而易见。
然而,如今这种功利友依然存在。有人死乞白赖地渴望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层,以微信上的加好友为证明自己已成为其中一员,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很多所谓的“朋友圈”建立在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基础上,你没有足够的能量与对方匹配,没有价值可言,那么你自诩中的“我的朋友谁谁谁”,仅是一种虚幻的情景,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攀附行为。在网上有许多教你如何建立有用的人脉圈子的付费课程,我不太相信。在我看来,只有当你自身足够强大,不需要刻意寻找,“人脉”便会主动找上门;如果你能力不足,便是空中楼阁。
苏东坡交友境界则不同,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忽略争议。他和黄庭坚虽然性格迥异,却成为了挚友,他们常开玩笑,嘲讽对方字体,而从不放在心上。
交友确实需要谨慎,但也不应过于苛求。《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割席绝交,与华歆分手,是因为两个人对金子和官员轿舆前呼后拥表示不同的态度。这被管宁视为见利动心或心慕官绅,所以他断绝了关系。而华歆后来却成了栋梁之才,被袁术、孙策、孙权等竞相邀请任职,并且始终保持清廉,对待宾客礼金也毫不吝啬,这显示了他的品行高尚。
富兰克林在其自传里讲述,当年他想要成为国会议员时,他通过写信借阅某位资深国会议员珍贵书籍,最终赢得了对方的心,使两人成了好朋友。这恰恰说明读书这一相同兴趣可以跨越不同社会阶层,让人们成为朋友,这也是一个美好的交友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