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句话有其道理。在计划经济时代,年轻人结婚时,需要许多物品,如立柜、沙发、自行车等,这些都要购物票,更别提电冰箱和电视机了。那时候,有些相声作品讽刺不正之风,如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里出现的“万能胶”和“徐姐”的故事。这种交友方式显得功利性强,因此,“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口头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挂在嘴边,但人们清楚其中所含义的功利性。
如今,即使在没有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的情况下,也有人死心塌地想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子,以为自己加了某些人的微信,就自动成为其中一员。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朋友圈”建立在实力相当或势均力敌基础上的,而你根本无法与对方匹配,没有足够价值——那么,你说的“我认识谁谁谁”,或者“我跟某某很熟”,就只能是一种虚幻的情景,是一种自我陶醉带有攀附属性。
至今,还有一些专门讲如何快速建立有用的人脉圈子的付费课程。但我不相信这些。我认为,只要你自身足够强大,不必刻意去寻找“人脉”,自然会有人来找你;如果你能力不足,无论如何建造出的所谓“圈子”,都是无用的建筑。
苏东坡拥有遍天下的朋友,他们分布于五行八作、三教九流。苏东坡朋友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他最好的伙伴;他的敌人,也可能成为他的好友。这说明了苏东坡交友的心境:求同存异。他总是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忽略争议。黄庭坚虽然性格迥异,与苏东坡却是挚友。他们常开玩笑,用字来嘲讽对方,每当这样做后,他们都会一起哈哈大笑,从不放在心里。
交友需要谨慎,但也不能过分苛求。在《世说新语》中记载着管宁割席绝交华歆的事例:不是因为大的矛盾或观念冲突,而是在两次小事上发现分歧。当管宁看到华歆拾金视为瓦石时,他认为见利动心非君子之举;当华歆跑出去看官绅轿舆时,管宁认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对华歆说:“子非吾友也。”遂割断坐席。而 华歆后来成为了栋梁之才,在魏文帝和魏明帝朝任要职,最终以清廉著称。
富兰克林曾经想要成为国会议员,但前提是得到一个资深国会议员支持,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人。他写了一封诚恳的信,说自己喜欢阅读并且特别想读那位资深国会议员收藏的一部书籍,最终成功借阅,并因此成了好朋友。这就是通过相同兴趣形成良好关系的一个例证,它也是一个交友境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