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列开往南京的动车上,我与同行的战友们回忆着五十多年前,我们坐在火车上,看到家乡景物时的情景。那时候,我们是一群特殊的小兵,大部分是十五六岁,我们中最小的是14岁。现在,虽然我们都老了,但关于当年的争论依然持续:南京长江大桥那时是否已经通车?有人说我们的火车经过了大桥,有人则否认,说火车厢是轮渡拖过江的。还有趣的事,那时候我们竟记不清坐的是什么样的火车,有的人说是绿皮专列,有的人说是灰色“闷罐子”,各有所言。

时间久远,战友星散四方。有的成了职业军人,还在部队,有的转业复员到了外地,还有的事务缠身或者因病不能赴会。而有些战友早已不在人世,如琦,他英年早逝,没有等到今天的欢聚,这让我们感到遗憾。

我和我的战友们都是老或老工人的后代,其中好几位父辈是老红军。在连队里,我们与能吃苦又朴实的农村兵相比,不禁发现了自身缺陷——“骄娇”二气。于是,我们努力用顽强的意志去磨砺自己,度过生活关、训练关、劳动关。我曾留在连队继续执勤,而不是被调去测绘大队搞业务,因为我的视力差了一丁点,怎能去绘军图呢?

我们的这帮镇江小兵多才多艺。仲以歌喉闻名于世,一曲《小白杨》,高音直入穹顶;钱舞蹈跳得无懈可击,可惜联谊会上他并没和众女兵共舞,却和“军花”当起了节目主持人;甬对乒乓球、羽毛球双料高手,更成为工程师;春获得镇江市老年乒乓球赛冠军,无疑是个奇迹!

联谊会上的《智斗》中,我也没有闲着,与“军花”朗诵东战友杰作长诗《欢聚》。我和仁健充分发挥语言魅力,一首《欢聚》诵毕,或许不能绕梁三日,但至少得绕梁一整夜吧。

随着故事接近尾声,我郑重向战友揭秘:“今天是我66岁生日!” 战友们惊喜之余,在一片祝福声中,我打开一个庆生的小蛋糕。这蛋糕像是一只小玉碗,它本是我今晚独享,现在我献给战友,一人一小勺,让共历沧桑甘苦的一群“小兵”们同享甜美。这份简单而温馨的情感,是我们这一生难忘的一幕,也是我心中的永恒主题——战争中的兄弟情谊,即使时间流转,岁月更迁,这份感情依然如初,如画。

此刻,我凝望窗外,那些楼宇正在滑过,就像过去一样。但现在,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而那些曾经共同经历过困苦与挑战,将永远铭记在心间,每一次回想,都仿佛能够听到那段历史的声音,再次穿越时空,以一种更加真切的情感形式呈现给你。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随我一起走进那个时代,那是一个充满勇敢与梦想的地方,那里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故事,每一次微笑都承载着希望。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