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小年的晚上,我微信群里非常热闹,有好几个同学已在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里哪天聚会了。看来,大家都很期待这一年一次的同学相聚。我上学时间不多,因此同学也不算多,但有几位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一直交往至今。平时各忙各的,一年难得见一两次面,只有到了正月时,才能相聚一回,这已经形成了老习惯。
记得初中刚毕业时,我们一群玩得比较好的同学相约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给班主任袁老师拜年,慢慢地,这个日子就成了同学聚会之日。可惜好景不长,9年后,班主任因病去世了。我记得那是2000年的冬季,很冷。那年春节,我们没有聚会。后来,我们商定,把每年的聚会地点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这小两口非常勤劳,早就在城区买了房子,而且都是我们初中的同班同学,大家还笑我是他们的媒人呢!
于是,每年正月初七前到学智永玲家聚会,就成了我们的惯例。在10多次的聚会中,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去年正月初六那次。那天来的同学比往年多了几位,有一个同学小凤,我初中毕业之后就一直没有见过她了。20多年没见过面的老同学再次相见,那自然格外开心。
尤其是那个远在新疆工作、好几年没回家过年的艳萍,更是带给我们不小的惊喜。她是我小学和初中的朋友,从小是一块长大的。后来,她考上大专,而我考上了中专,当老师。她虽然工资高,但因为调动不了,所以还是想回到郴州工作。“我刚在郴州买了一套房子,要退休后常住郴州,”艳萍说,“到时候我们老友可以经常见面。” “谁让你在郴州买啊?怎么不到东江买呢?不然我们不是可以成邻居了?”秀华故作不满地说。
秀华曾是我校花,在高中毕业后南下深圳打工,如今做到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而巧丽,也是我中学时代的一位优秀女生,她一直在东莞打工,现在把家安置于东江,让丈夫和两个女儿留下来自己独自赚钱。“因为我讨厌做家务事,我更喜欢工作,我老公比我有耐心,所以还是让他当家庭主男吧。”巧丽笑着解释。
通过这场场年度的小型家庭联谊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亲情与友情,也让我意识到岁月流转,无论过去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那些美好的回忆,以及未来的共同生活计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将继续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未来准备更多精彩瞬间。不知何日能够再次集体重逢,以此作为对过去岁月珍贵回忆的一个致敬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