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的岭南地区,她是一名新闻部编辑。在这片红土地上,她与我仅通过电话交流,尽管我们工作单位相邻,但直到那年炎热的一天,我们才有机会面对面相见。那时,我提议我们各自标志,以免认错人。她答应,如果看到一个戴着棒球帽、穿着红色T恤的人,那就是我;而我如果看到一个背着旅行包、佩戴远视镜的人,那便是她。我们的装扮让我们显得格外醒目,一眼就能识别对方。

岭背负的旅行包看起来并不轻巧,她身形微微前倾,走路稳健。瓜子脸、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配上一副大眼镜,看似秀气又带有一丝大气。当她微笑时,这种和谐感更为明显。

询问她的行李中为什么如此沉重,她回答说除了书籍之外,还有许多跑步用的物品。我好奇地问:“你经常跑步吗?”她简洁地回应:“身体不好,所以需要。”虽然她的体型结实,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她坚持每天早晨五千米的长跑,并且认为这种习惯能够帮她排遣烦恼,让身体更加健康。

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当门铃响起,是岭。她穿着运动服和跑鞋,全副武装,如同专业选手一般。我跟随她的脚步,不久后就跟不上了。我的步伐变得越来越慢,最终只能小碎步赶追,而岭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速度陪伴在我的身边。她解释说,每天坚持跑步并非难事,真正困难的是持续不断地保持这一习惯,无论风雨都要坚持下去。

了解到她的故事,我知道这是一个关于承受和超越痛苦的人生历程。在一次意外之后,她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这段经历给了她无尽的心理创伤。但是在奔波中,或许是把泪水化作汗水,在喘息间转变遗憾成力量。十年如一日的晨练成了她的治愈之道,也是对妊高症后遗症的一种治疗方式。

有一次,当她要前往南方出差时,我好奇地问去干什么。“考察办报经验。”“还带那个大旅行包?还有你的跑步行头?”当然,一天不跑,就无法正常工作。这份职业使然,让我惊叹于她的毅力和决心。而当我偶尔浏览她的博客时,有一段文字深深触动了我:

“20年前毕业选择儿科,命运没有给我孩子,却送给我很多病孩,把我的爱赋予他们,用这些孩子的父母的话来说,他们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会用他们的话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任何站到我面前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这句话来自于岭的丈夫,他是一个儿科医生,对待每个病童都像是自己的亲生子。这让我眼眶涟涩,为这个充满爱心但又默默付出的家庭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