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甜很撩人的小情话: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首诗的大意是: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著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应该是在有一大帮男女聚集的高楼里畅饮。他不是纯情男女,所以根本不需要“以花月为媒”。彼此只要有真金白银,便能纵情饮酒,在这高楼馆阁之中寻找到快乐。

如今,这句话被电视剧里的媒婆念叨着,为的是要把新娘、新郎送进“洞房”。当中的意思,无非是请二人早行“周公之礼”。或者有一些男女媾和,他们用这句话取笑他们们。这好好的一句正能之语,被现代人用污了,用来指洞房花烛、及时行乐,这真是可惜、可叹!

而接下来这首,看似非常清纯古诗,其实是情诗,是苏轼为讨好12岁小妾而作的情诗!每一句都撩人心扉,真可谓是句句动听撩人。

最后,我们来看看另一首苏轼的小曲《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个画面描绘了一幅美丽景象。在晴日阳光照耀下,一片宁静祥和;在雨后的山峦间,也显得迷蒙神秘。而无论晴雨,它们都各具特色,都美得让人难以忘怀,就像两位美丽女子,一旦化妆就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而没有化妆则又显得优雅脱俗。

据说,当年黄州官员士绅举办饯行宴会时,有几个漂亮歌姬表演,她们唱歌跳舞,让那场宴会变得热闹非凡。但最吸引苏轼的是一个特别温柔且自然随和的少女,她与众不同,与其他歌姬形成鲜明对比。她对待音乐与艺术一样自然,如同她所穿戴上的服饰一样简单却又迷人,使苏轼心旷神怡,不禁提笔吟诵出了那几句流传千古的话语: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些字眼似乎描述的是外界景观,但实际上它蕴含着一种内心的情感——他对那个少女的一见钟情,以及那种超越世俗束缚的情感交流。此番风华绝代之辈,将这种才思妙想融入到文字中,以至于那些词藻简洁而丰富,每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以致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可以体验到那份激昂的心境,那种无法言说的愉悦与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赞他的文采卓绝,他将自己的感情直接转换成了语言,使我们通过阅读这些文字可以分享到他生命中的某个瞬间或经历,从而产生共鸣。这也是文学创作最伟大的力量之一——能够跨越时代、文化等障碍,将作者自身的情感传递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新的视角、新的人生体验,对世界产生更深层次理解,并从中汲取灵感去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