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有关学习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1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2.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3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放于利而行,多怨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4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5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3、《论语》一书中,孔子论述学与思的有多处,今举其一例。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译文

5、孔子思考学习名言精选

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而不是现代教育,非要他学钢琴,非要学羽毛球,非要这样那样。有些孩子就是无法静下来,你非要叫他写书法,这合适吗?所以大方向礼乐射御书术,基本技能就好啦,其他的你可以自由选择。当然也可以专精一科,完全在于自己。从不强求,学习是为自己,又不是为别人。所以才会说无可无不可,完全以对象的资质来教学。

12、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1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译文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译文

2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5、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6、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汲取,还要有自已的思考与实践才行。从身体力行,或印证观察对照所学知识。融成身体与记忆的一部分。人吃肉,牛吃草。而牛的力却比。反刍的动物力都很大。反刍就是把学到的知识思考与复习。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加入自已的思考、再加上适当的复习会使自已变得更强大。

27、孔子传播文化第一:靠讲学,他讲话下面们写下来,第二:他主张因材施教,所以他有72个得意在各个方面都是做的比较好的,所以才要72行行出状元的说法,第三:要走出去到各个诸侯国去演讲游说自己的主张,所以他的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一直被统治阶级利用,历代孔庙都是古代帝王必须祭奠的地方,孔庙也被叫做“太庙”,孔家后人也一直享受最高礼遇!

28、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29、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30、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2、那句名言是孔子对学与思的思考论语·为政第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另,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4、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5、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译文

39、孔子的名言很多,有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学习应该经常复习,我觉得也就像现在复习作业。

40、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41、孔子曰:学而不及,犹恐失之。译:一个人学习都来不了及,更何况把学到的东西丢掉,那这不是太可惜了。学了后为什么会很快就忘了?是因为你没有加入自已的思考。最关键是思考。孔子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是由心与田诅成,心田里撒颗种子,每天的思考就是浇水,会使这颗种子发芽,成长。罔,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忘掉了。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9、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0、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向达者学习。孔子向老子学习过道,向乐官襄学习过琴,像郯子学习过官职方面的知识,向苌弘学习过古乐,三人行必必有我师焉。只要学问多的都可以与向其学习交流。

5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2、孔子思考学习名言最新

5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4、孔子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什么样的人,我交给你什么,什么人都可以学。

55、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56、殆:只一味的臆想而不学习也是行不通的。

5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8、朝闻道,夕死可矣。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为: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0、从他教书就看出来了

61、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6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译文

6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5、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去思考,只能是徒劳的。

6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8、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7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6、你是什么样的人,我说什么样的话。不多言,不强求你接受。还是在于自己的理解层,少私寡欲,以道驭术。无道不可以强求术,否则很容易偏道。

7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0、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