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少
做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之后,有一次我去青岛参加一个活动,《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老师对我说:“真没想到,在《中国好声音》里面,你居然可以野蛮生长到现在这个样子!”说实话,我也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
一开始接手《中国好声音》,我是有心理准备的。这个节目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导师选学员,第二个阶段是学员对战。在第一阶段,主持人无非是客串而已,只有熬到了第二阶段,才会正式登上舞台,表现机会很少不说,我甚至连个“主场”的机会都没有。上海,可不比杭州的温和熟悉,里里外外充满洋气,自然是精致挑剔。放下大上海不说,人也不熟。这节目是我在浙江卫视工作多年的第一次尝试,与我的团队中的那帮兄弟们相隔甚远,就只有我一个人孤单一人。
李白在《侠客行》里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一身轻如燕。”我在直奔上海的路上,不知怎样感怀。但到了现场,我就傻眼了,这不是那么潇洒浪漫,我倒有点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的意思。
没办法,只能既来之则安之。我可是专业主持人,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不得不给浙江卫视留下脸面。那时候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什么都不顺手,还连麦克风好像都没有我们浙江卫视用的更好,更别提什么舞台和灯光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让我惊喜的是,即便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依旧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在每次录制前后,都要深入了解每位学员,每位导师背后的故事,无论是在采访他们还是调动他们情绪,都需要极高的情感投入和专业素养。而这,也许正是我所谓“野蛮生长”的关键所在——即使是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要用一种坚韧与执着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转折点出现在第三集。当时,我们决定增加广告环节,这让我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之前作为背景支持者变成了台上的焦点。此举意外地获得了观众的大力支持,那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声音通过我的广告词得以传达,而这些内容竟然迅速走红网络,被许多人模仿传播。这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说话,那么成果也是可能实现的。
从此以后,“念广告”成为我的新职责,无论走到哪里,都伴随着这一新的身份。不过,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它要求你具备快速反应、准确表达,同时还要保持自信与热情,因为这是直接影响观众体验的一个环节。不管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作为专业主持人的尊严与职业操守,让每一次演出都是值得回忆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