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锋听到同志们说工作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工作忙,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学习和挤出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善于挤和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個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1963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40几年来,共和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雷锋精神始终活跃在人们心中,是时代强音符。时代变迁、精神传承,如今新时代同样需要奉献,即使市场经济社会与其价值观产生冲突,但雷锋始终代表着勤奋、艰苦奋斗和文明。

雷锋不仅有明确目的,而且非常善于学习。当他听到同志们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根据自己的体会,在日记中写下这些话。他将书本放在身边,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阅读机会。在熄灯后,他会悄无声息地到工棚、车场、厨房或宿舍里读书,一直读到半夜。这股“坚持”的劲头,使他读书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

他总结了一套五步法,每次翻阅《选集》,几乎每页都画上了重点,并附上深刻的心得或眉批。在阅读《纪念白求恩》时,他竟然做出了7处批注。在短暂的一生中,他留下了9本近20万字的心得笔记。

发扬雷锋“ 钉子”精神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鼓励大家多挤出时间,还要提高效率,让通过高效率释放更多精力用于知识获取。如果效率高,那么掌握相同知识所需的时间将大大减少;如果效率低,则反而会阻碍才能发挥,同时带来低效感和烦恼。

科学方法可以让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每天学到的内容比平常多,更容易感到乐趣,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反之则可能导致死板,对才能无益,并给人带来低效感。此外他的日记还记录了“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即自我激励成长,不甘平庸生活。

从今天看,再回望过去的人生路径,就会发现雷锋注定成功人士,其光辉一生令人敬佩!尽管最后一个愿望未能实现,但毛主席等老一代国家对他的肯定足以证明其伟绩。而自信心正是成就最大与最小者间差异的大因素之一,因此应培养“我要努力,我能成功”的自信,以走完每一步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