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郭广昌金融帝国梦的奥秘:复星集团与保德信的合资之旅
在2011年9月15日,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内,一场历史性的合作誕生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Mark Grier共同宣布,他们所建立的寿险公司已经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批准。这标志着中国唯一的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成立的人寿保险公司正式面世。
那么,复星集团为何选择进入这个看似充满挑战的行业?背后的逻辑又是如何?
故事始于2009年的三季度,当时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接受了“中间人”传达的一个意外邀请——和保险业巨头保德信金融集团进行一次非正式交流。在纽约的一顿早餐上,梁信军被Mark Grier深刻打动,使他改变了对此次合作的初步态度。
尽管市场分析显示,过去几十年来,由外国投资者和中国企业合资成立的人寿保险公司普遍未能盈利,但梁信军最终决定支持这项合作。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化学反应”,双方都认为这种合作将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能够帮助提升产品质量并实现更好的本地化策略。
而对于郭广昌来说,他坦言,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这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不仅不会有利润,还可能从复星集团利润中减去一部分。不过,他相信这一切都是为了未来的机会。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复星集團自1992年成立至今,其业务范围涉及医药健康、房地产、钢铁、矿业等多个领域。然而,从去年开始,复星内部调整其定位,将自身称为“投资集团”,专注于投资受益中国经济成长动力的行业,即投资中国未来。
对于金融服务业,它们早已有所涉猎,如2003年对德邦证券公司进行投资,以及2007年的永安财产保险。但迄今为止,这些投入尚未显著收益。而且,在2014年的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国际论坛上,梁信军曾表态考虑收缩在金融领域的投入,并出售持有的兴业银行股权,这反映出国家管制对民营企业影响巨大。
然而,与凯雷投资基金以及PE基金等其他项目相比,此次创立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資的人壽險公司,是復興重启其金融版图进攻计划的一个重要一步。这也揭示了郭广昌及其团队对于未来市场潜力以及他们自身实力变化的心理准备和决心。
虽然环境依赖性强,但梁信军坚持认为,只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高成长产业,就能取得成功。他指出,“我们92年创业到98年那一段时间…允许民营企业做什么,那就是赚钱。”现在正值转型期,将成为消费大国、资金大国,对于金融服务业务来说,将是一个关键时期。此刻的问题不再是是否可以进入,而是如何有效地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