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郭广昌金融帝国梦想的传奇:复星集团与保德信的合资之旅
在2011年9月15日,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内,一场历史性的合作誕生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Mark Grier宣布,他们共同创立的一家寿险公司已经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批准。这标志着中国唯一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经营的人寿保险公司正式成立。
这个消息背后,是两位领导人的深思熟虑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他们如何看待这一举措?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并最终达成共识的?
故事始于2009年的三季度。当时,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在美国路演期间,与“中间人”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邀请——早餐会议。在那里,他遇见了保险业巨头保德信金融集团的代表,包括其董事长Mark Grier。
梁信军回忆,当时他的心态很不开心,因为他知道中国市场对于合资企业来说充满挑战。但经过一顿早餐,以及Mark Grier对市场研究和策略规划的详细解释,他开始转变态度。
这次合作似乎顺理成章,但也充满了挑战。为什么保德信选择与多元化投资公司复星合作,而不是选择专业保险公司?Mark Grier告诉记者,他们相信复星能够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而且双方高层有着良好的互动和化学反应。此外,复星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人脉,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机遇,同时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
同样,对于复星而言,这次合作也是经过大量调研后的结果。不论是在钢铁还是矿产领域,每进入一个行业,都会提前跟踪几年。梁信军团队特地拜访过保德信在其他国家的合资企业,以确证这一决定。
此次合资寿险公司起初注册资金为5亿元人民币,由美国保德信旗下的保德信保险公司与复星各自出资50%。这种持股比例对于中资保险公司而言非常有利,可以达到75%甚至更高,这使得双方都看好未来发展潜力,即便短期内可能不会盈利,并且可能分走一些现有的利润,但这是为了未来的机会所做出的牺牲。
郭广昌坦言,在未来好几年里,这家合资公司将不会产生利润,有可能还需要从其它业务中减去部分成本。但他坚持认为这是因为环境变化以及自身实力的变化。他强调,“我们现在更加注重长远性投资,更能忍受一个投资五到十年不盈利的情况。”
梁 信军则认为,“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高成长产业。” 他预测,不久将来,将有一种说法:“过去二十年,允许民营企业做什么,那就是可以赚钱。”
然而,还有风险存在,比如政策风险。不过,从监管政策放松到创新产品设计,无论哪一步,都显示出政府对民营经济参与金融领域开放性的积极态度。而作为新兴力量中的佼佼者,复星正以自己的方式,为实现这一愿景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