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成功并不在于一次机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俞敏洪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但他们都靠不变的信念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门槛,迈过去之前,不妨让心灵先休息一下,放下压力,也许会考得更好。马云大学圆梦之旅可以说“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但终究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否极泰来”。
由于连续两次高考失利,马云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只得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就在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绩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倒着写我的‘余’字。”
在高考数学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公式。一出门,他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试出来后,他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成绩单出来后,他的一份数学还算不错,是79分。
我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高中时期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只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这距离本科差5分。但因为本科没招满人,就幸运地上了本科。而且我还要知道每个人只要不放弃终归可以成功。我学到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要坚持下去。
还有中国人干什么事情总是抱太大的希望,我想对参加高考的人说,我们不要对大学抱太大期望,我们要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别人才能够给我什么。不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个期待上,没有实现这个期待就抱怨它。这就是成长,就是生活。
俞敏洪也是这样。他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不好,但他从未着急过,因为急也没有用,只能慢慢来。他最终还是被北京大学录取。在他的公益演讲中,他提醒我们,“一辈子不能走出精彩”的基础并不是教育,而是我们的行动和选择。
周鸿祎也有他的故事。当年他通过物理竞赛保送进入西安念书,从此逃避了那些令人紧张的地理政治等课题。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感到遗憾,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个转折点——高中毕业后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即为成人世界的大门敞开而感到骄傲和成熟。他鼓励人们珍惜这种经历,它们是回忆宝库中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有更多关于成长、奋斗和改变世界的话题去探索和分享。
这些商界巨擘虽然面临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却以不同的方式证明了,即使是在逆境中也不容置疑地追求梦想与目标,最终获得成功。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准备迎接未来挑战的时候,请记住:无论结果如何,你所拥有的勇气、智慧与决心,将成为你的永恒财富,为你的未来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