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金融帝国梦:从青春的故事到全球保险巨头的传奇之旅
2011年9月15日,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内,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和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Mark Grier宣布,他们合资成立的寿险公司已经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这标志着中国唯一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正式诞生。
有记者询问郭广昌,这项合作对复星集团将产生多大的利润贡献?他回应:“起初,它不会带来利润,我们甚至需要在复星利润中扣除它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复星会选择进入这样一个看似不景气的行业?
这个故事始于2009年的三季度,当时,在美国路演期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收到了“中间人”传递过来的信息。对方竟然是保险业巨头保德信金融集团。经过梁信军和保德信董事长Mark Grier共进早餐后,一次邀请成为了合作开端。
然而,在当时,梁信军的心态并不乐观。他直言:“我觉得这是不应该做的事情,我问Mark,为何我们要尝试?”他提及了一个“苦情”的行业现状。在2010年上半年,合资寿险保费收入仅占总保费比重为3.76%,低于去年的5.12%和2005年的8.9%。
不过,在Mark和其副总裁的解释下,梁信军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原来Mark对中国市场研究已久,对各种失败案例进行了周全分析,并准备好了策略。“感觉被说服了”,梁信军回忆道。
随后,他给郭广昌打电话,说自己认为他们真的应该考虑跟保德信建立一个合资公司。最终,这个决定得到了双方同意,并在两年时间内完成谈判过程。
这份合作看似完美,但也充满特别之处。为什么保德信选择与多元化投资公司复星合作,而不是专业保险公司?Mark解释说,他们相信复星能够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而且高层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化学反应”很好,同时,也能带来更多机遇,以提升产品质量并实现本地化。
对于这一点,对方提醒他,要进入中国市场,最关键的是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复星就是好的选择”,Mark说。而对于復 星而言,也经过大量调研,不论是钢铁还是矿产,每进入一个行业,都会先跟踪几年。此前,还特地拜访过其他国家中的合资企业。
双方的合资寿险公司起始注册资金为5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保德信旗下的保德 信保险公司与復 星各自出50%。这份持股比例非常好,“中资保险单一股东股比最大是20%,但我们的最高可以达到75%”。
尽管如此,加盟这个领域并非没有风险,即便是在未来好几年里,这家合资 公司可能不会盈利,有些人甚至担心它们会分走他们一部分的利润。但郭广昌坦言,他们看好未来的机会,因为整个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待挖掘。
此前,从1992年成立至今、涉及医药健康、房地产、钢铁、矿业等领域,是上海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但从去 年开始,被统称为“投资组 合”。从巴菲特价值投资学派出发,将专注于那些受益于中国经济成长动力的行业,即投资中国未来。这包括之前在金融服务业中的投入,如2003年的兴业银行股份以及2007年的永安财产保险,但这些都未能如预期般展现出明显效益。不过,这并不阻止他們继续追求更大目标——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力量,其影响力扩展到每个角落,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全球范围内。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预见,那些曾经被视作小众或边缘业务的人们,如现在正迅速崛起并成为新的领导者类别,比如消费品制造商或者超市运营商一样,他们所取得的地位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二十五载的大趋势变化,以及哪些产业真正具有增长潜力。而且,就像过去二十五岁所体验到的那样,当政府放宽管制,让私营企业参与某个领域时,那个领域就可能快速繁荣起来。如果历史能够重演的话,或许今天我们正在迎接一种新的周期性转折点—即向更加强大的消费、大型资产管理国迈进的时候,而其中金融服务业务将扮演核心角色,为促进这场转变提供支持,并直接受益于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