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才学平庸的“愤青”到位高权重、匡扶清室的“一哥”,除造化弄人之外,必须感叹他内心的强大,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励志帝”。
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京中权贵,几乎变成北京官场人人喊打的角色。咸丰二年,曾国藩得到了江西乡试主考官的外差,逃离了处处是敌的北京。而接下来的几年他一样是处处碰壁。曾国藩以一副道学家面孔,总以为自己忠心报国,人浊我清,但他的刚硬和正直让他在官场上越走越难。
1864年7月21日,这位被誉为“励志帝”的男人收到了那条他期待已久的消息--九弟曾国荃从南京发来了攻克天京的捷报。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深远,不仅因为它标志着湘军胜利,也因为它使得这个时代的人们再次认识到了曾国藩作为一种力量。他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被封为毅勇侯,加太子太保,并赏双眼花翎。
然而,在这顶盛时期,他却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在1972年的3月12日,他在午后突感脚发麻,最终因病去世。在自己因为天津教案郁郁而终之前,他处理的是派遣中国学生去遭国人痛恨的地方--留学。在人生最后八年里,他内心纠结八年,一种成功又退却、奋斗又放手的情绪困扰着他。
虽然他的故事充满矛盾,但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持;如何在成功之后保持谦虚;如何在失落之后找到新的方向。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也能学习到的永恒的话题,更是那些追求卓越的人们所必需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
更多关于励志人物,请点击查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