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复星集团的金融帝国梦想与偶像级名人的合作探索

2011年9月15日,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内,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Mark Grier共同宣布,他们合资成立的寿险公司已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这标志着中国唯一一家由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正式浮出水面。

记者询问郭广昌关于这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对复星集团利润贡献的情况,他坦言:“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它不但不会有利润,我们还要因为它,从复星的利润里减掉一块。”那么,复星进入寿险领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一雄心所依据的是什么?

一个早餐中的生意计划

故事起源于2009年的三季度。在美国路演期间,副董事长梁信军接到了“中间人”的邀请。那个邀请是来自保险业巨头保德信金融集团。尽管梁信军初时感到困惑,但最终决定和对方共进早餐。

梁信军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的心态感觉这是不应该做的,我问Mark,中国有这么多合资公司,都失败了,为何我们要尝试呢?”然而,在Mark和其副总裁详细解释后,梁信军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从谈判到决定,这个合作看似迅速,但实际上需要两年的时间进行深思熟虑。为什么保德信选择与多元化投资公司而不是专业保险公司合作?Mark解释道,他们相信复星能够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并且双方高层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对于复星而言,这次合作也是经过大量调研和筹备。不论是钢铁还是矿产,每进入一个新行业,复星都会提前跟踪几年。此次选择与保德信合作,也是在仔细拜访过其在其他国家的合资企业之后作出的决定。

这个合资寿险公司将注册资金设定为5亿元人民币,由美国保德信旗下的保德 信保险公司与复星各自出50%资金。这种持股比例非常适宜,因为中资保险机构单一股东股比最大只能达到20%,而合资企业则可以达到75%左右。

对于未来,一切都指向潜力市场。虽然目前整个行业增长迅猛,但深度和密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由于政策限制、环境变化以及自身实力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这项投资成为一个典型例子,即使短期内可能不盈利,但是具有很强的长期价值观念支持其坚持下去。

郭广昌解释说:“这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发生变化的一种反映。”他认为,现在更注重的是长远性投资,更能忍受五到十年不盈利的情况,而过去十几二十年前的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去承担如此风险。他强调,只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哪些是高成长领域,就能让企业保持竞争力甚至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