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复星集团的金融帝国梦想与中国市场的未来

2011年9月15日,在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董事长Mark Grier宣布,他们合资成立的人寿保险公司已经获得了中国保监会的批准。这标志着中国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和外资合作的寿险公司正式问世。

有记者向郭广昌提出了一个问题:“您预计这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对复星集团将产生多少利润?”他回答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不仅不会带来利润,我们还需要从复星的利润中减去它。”那么,为什么复星会涉足寿险领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一顿早餐中的生意洽谈

故事起源于2009年的三季度。在美国路演期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收到了来自“中间人的”一次邀请。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邀请是来自于历史可以追溯到135年的保险巨头——保德信金融集团。该公司旗下的资产管理达到了8830亿美元,接近中国保险业总资产。

保德信的董事长Mark Grier通过共同朋友邀请梁信军共进早餐。他提出希望与复星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以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梁信军当时没有表现出明显兴趣,而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疑虑:“当时我的心态感觉这是不应该做的,我问Mark,中国有这么多合资公司,都失败了,为何我们要尝试?”

梁信军描述的是一个“苦情”的行业现状。在2010年1-5月份,合资寿险保费收入占据了总保费收入仅有的3.76%,低于去年同期5.12%甚至更低于2005年的8.9%。截至2010年,只有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大部分未能实现盈利。

不过,在Mark和其副总裁解释后,梁信军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他意识到自己被说服了。当天晚上,他给郭广昌打电话,说:“我认为我们真的应该考虑跟保德信建立一个合资公司。”随后两人飞往纽约,与对方开会,并向董事会提出这个想法。

这看起来是一次迅速行动,但实际上,从跟对方谈判到今天已经过去两年时间,这并不是闪婚,而是一个深思熟虑过的结果。

这个合作看似完美,但也存在特别之处:为什么选择让专业性较强但规模较小、风险较高的大型银行投资组成而不是专业性的保险商户?Mark解释说,他们相信复星能够提供优秀的地产服务,而且他们非常希望与之合作进行人寿保险这一块。此外双方高层之间也有良好的互动,以及很好的化学反应。此外,由于在国内拥有广泛的人脉,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机遇,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并实现本地化,以避免在国内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对于此次合作而言,对双方而言都经过大量调研。不论是在钢铁还是矿产等领域,每进入新行业都会提前跟踪几年。梁 信军团队特地访问过其他国家下属由保德信经营的小型企业。而对于持股比例方面,由于是按国家规定单一保险股东股比最大为20%,所以最多只能达到75%,因此保持50%左右,是最佳配置之一。

早期财富梦想

尽管如此,当初创立时,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没有放弃对金融领域探索的心愿。自从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坚持着对宏观环境变化以及自身实力增强的情况下,再次踏入这片土地上的旅程。而现在,就像所有试图投资金融领域民营企业一样戴着紧箍—国家管制。但正因为如此,那些擅长利用资金运作能力卓越的企业,如今依然未放弃寻求进入这一领域的心愿。一如既往,将继续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路径。这正是所谓“巴菲特价值投资”,专注于投资受益中国经济成长动力的行业,即投资未来。而且,这种决心无疑也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始终以发展为目的、勇敢面对挑战的心理状态,让那些曾经怀揣大志却遭遇挫折的人们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无论是在哪个阶段,都要以这种精神作为指南针,用它来引领自己的前行道路。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种力量,更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永恒的话语——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放弃梦想,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在黑暗中点燃希望之火,让你的脚步更加坚定地迈向那个遥远的地方,那里等待着你的是成功、荣耀以及无尽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