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官云、王鑫。在80后、90后读者中,他以独特的观点和小清新式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人缘”。继2013年畅销百万册《谁的青春不迷茫》之后,他今年推出的散文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自5月28日正式预售起,便登顶亚马逊图书总榜、预售总榜、飙升榜,并成为全榜单第一位。

在很多人眼里,“孤独”可能与刘同无关,但他也曾经历过青春的迷惘和工作选择时的彷徨。尽管他在职场上颇为成功,但内心却常感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高中时期,刘同回忆那是一段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的日子。他曾做出最“二百五”的事,以求交朋友——写信给体育委员:“你好,我可以成为你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吗?”结果被扔进垃圾桶。

除了缺乏友情,刘同与父亲几乎没有任何沟通。对父亲而言,他是一个整天盯着电视看的人;相反,对刘同而言,他是一个每晚等待父亲回来聊天,而昏昏欲睡地看电视到半夜12点的小孩。

有一次,刘同在纸上列出了“17岁比我惨”的事情:永远没有零花钱;永远穿一样的衣服;男生不把我当男生;女生不把我当男生;父母不理我;老师不理我。他忽然发现,这些都是因为自己成绩差所导致的问题。

找到问题根源后,刘同开始尝试改变,用勤奋学习来提升成绩,从高三开始重新学习数学,最终取得了前三名。在语文及其他学科,也认真对待,不仅提高了成绩,还得到老师尊重。

通过这样的尝试改变,他明白了一条道理: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靠能力。如果怀疑自己的能力,就稍微转变思维方式,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大一的时候,每天写篇日志,每个问题都解决一次,让大学四年如行云流水般度过。当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如亲情、友情、爱情或未来的大问题时,你会很快找到答案,因为你已经多次练习过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随着阅历增加,刘 同才理解,那些孤独感实际是无形的忘我的成长。正如新书所述,《你的孤独_,虽然失败但胜于金钱》讲述33个故事,将包括情感在内的人生的多个截面展现出来。不仅回忆起自己大学开学前夜一个人的辗转反侧,以及毕业当天假装潇洒,却在拿起行李箱就感到强烈的情感波动,更诚实地叙说了自己在职场上的坚持与妥协……

他的写作并非卖弄隐私,而是提供另一种思考问题角度,“只负责剖析,不负责给予答案”。通过写作,可以达成自我对话,然后找到解决出口:“最后的结论可能是‘对啊,我为什么不是这样’”,当再遇到相同的问题时,我会拥有处理方法,不会浪费更多时间。”

对于新书名字选定的过程,也颇费周折。“最初,他们为这本书设计了200多个名字”,讨论时间长到了参与人员几近崩溃。我想命名为‘一个人,你还好吗?’之类。但恰逢世界杯,每场比赛结束,都有人提到‘虽败犹荣’四字,所以干脆取名《你的孤独_,虽败犹荣》。”他解释说,这本书适合阅读的时候一个人,有什么需要跟自己谈话的事情,或有难以想清楚的问题时候阅读,因为一些句子易于产生共鸣。

融入新的环境前几年的生活都是孤立无援,比如读大学前的两年或参加工作前的五年。那时候不知道是否能融入群体也不知道哪种群体喜欢。不过现在,在工作和创作中投身于喜欢的事物,使其成为排解焦虑的手段。此外,还会健身听歌或者去旅行,即使是在出差期间也不例外。我控制自己的生活才有机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