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会军的履历表学历栏中,中专、自考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全日制本科教育一格中仍是空白,可他却是哈工大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的人,也是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由自考本科毕业到博士生导师,华丽转身的背后,支撑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信念的坚守。

不抛弃不放弃

高会军没有念过高中。1991年,他15岁,选择去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当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毕业后马上可以工作,为贫困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高会军说。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另外一目标或者说是理想隐约在心底萌动,他一直相信,自己总能做出点什么像样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学习,使他的成绩一直排名第一。中专二年级,他开始准备专科自学考试,熬夜和早起成了家常便饭,拿着别人用过的旧资料埋头苦读,在别人眼中他似乎从来不知疲倦,最终,他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所有课程。

接着,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继续追求更高的地位。他决定参加自考本科,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次性通过了全部15门课程,从而获得了大学文凭。这份成就让他更加坚定了前进道路上的脚步,不仅如此,还因为一次偶然的情境,让他决定走上了攻读研究生的道路,即使这意味着要放弃稳定的工作生活。

天道酬勤

面对未知,但又充满希望的是挑战。在硕士期间,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实验室里,都无所畏惧地与知识搏斗,用尽全力去掌握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思考都像是为了将来铺设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小径。而这个过程并非平坦顺利,有时候还伴随着挫折和失败。但正如古语所言“天道酬勤”,高会军没有放弃,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知识渴望的一种执著,这种精神被认为是黑龙江地区特有的勇敢精神——敢吃苦、不服输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

情归黑土地

2005年的秋天至2007年的冬天,是个重要时期。当时他前往加拿大的埃尔伯塔大学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被授予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Killam博士后基金两项资金资助。在这个阶段,如果选择留下的话,可以成为德国洪堡学者或英国访问研究人员,但是为了回家的那片黑土地,那些亲情温暖,以及责任感驱使着他回到国内,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一旦回到中国,就再也无法踏足国外校园,只能把精力完全投入到现实世界中的任务上。他带来的经历,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让更多同龄人了解到梦想并不遥远,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实现它。

现在,我站在这里,看见我的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这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人。我感到非常骄傲,因为我知道,我们共同努力下的成果,将为整个社会带来新的光芒。而我,我只愿意继续在仿生机器人飞行控制等领域深耕细作,与国内外顶尖高校携手合作,将理论推向实践,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生命中的故事——关于如何用坚韧与智慧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