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简短人物事迹:贝多芬,自我激励的旋律奇迹
在古典音乐的殿堂里,有一位名叫贝多芬的天才,他以其坚韧不拔和对艺术无尽追求而著称。然而,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并非一帆风顺地走过人生的每一步。在他25岁时,一场意外使他的听力受损,直到45岁时,他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声音。
尽管如此,贝多芬从未放弃过他的梦想。他出生于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家庭,从四岁起就开始弹奏钢琴,并在八岁时登上舞台成为小提琴家的神童。十几岁的时候,他得到了向世界级大师莫扎特学习的机会,但就在此后不久,他母亲去世了,父亲因悲痛和酗酒而无法照顾他。这一切都没有阻止贝多芬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19岁那年,当法国大革命爆发时,贝多芬用《谁是自由人?》来表达对自由与希望的渴望。随后,他被李希诺夫斯基公爵收为仆役,并迅速以其即兴钢琴演奏赢得了维也纳人的心。他的音乐如同生命之水般流淌,不断变化,如同惊涛骇浪、鸟语鸡鸣或暴风雨一般。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被迫嫁给了一位贵族,这让他深感愤怒和创作灵感。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致爱丽丝》,这首作品充满了对失恋以及个人命运抗争的情感。
随着耳朵逐渐失聪,贝多فن陷入绝望,但他决心通过音乐来拯救自己。他写信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让它毁掉我!”从此以后,无论身处何种困境中,都有一个声音回荡在他的内心,那就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个性。
32岁起,比利时最伟大的时代开始,在两年的探索之后,最终创作出了第一部具有个人特色的大型作品——英雄交响曲。这是一部跌宕起伏、情绪激昂的大型交响乐,它最初是献给拿破仑皇帝的,但当拿破仑加冕为帝后,由于愤慨,它被改成献给“纪念伟大的人物”的作品。
1809年,当法军占领维也纳期间,比利时人民趋炎附势,而貝多芬则选择离开,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这种背叛。当歌德与貝多芬一起散步遇见皇后及其随行人员時,比利時音楽家勇敢地挺立,与他們保持距离,而歌德則禮貌地讓路,這次事件顯示了貝多芬對個人尊严的坚持與勇氣。
54歲時,比利時音樂家創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這是一部六年時間內由於創作與修改所完成的大型管弦樂作品。他親自指揮首演,即便聽不到任何音符,也依靠記憶來領導演出。在觀眾們熱烈鼓掌後,比利時音樂家終於獲得了應有的榮耀,並證明了自己無論面對什麼樣困難,都能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力量與堅持不懈的人格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