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会军的人生旅途中,学历条目空白,然而他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由讲师晋升为教授,也是该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从自考本科毕业到博士生导师,他的成长经历如同一部戏剧般精彩纷呈。
未曾读过高中,但15岁时,他选择了去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他的目标简单——毕业后能立即工作,为贫困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但内心深处,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理想和信念。他相信自己总能做出点什么像样的东西,全身心投入学习,使成绩一直排名第一。在别人的眼中,他似乎永不疲倦,最终中专毕业时,他通过了全部13门课程考试。
没有放弃学习,没有忘记追求。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在机床边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夜里看书常常不知不觉睡着,但醒后又接着学。那些沾满机床油渍的书本,是那段刻苦岁月的见证。“记得为了节省车费、风雨无阻地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场;记得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还清晰地记得遇到难题、彻夜难眠,又无人请教的心痛与无助。”
“谁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吃苦,只是在黑龙江长大,黑龙江人就是有一种敢吃苦、不服输的大庆精神、大庆铁人精神、大北荒精神,从小我们的骨子里就有。”高会军说。他坚持下来,不仅自考本科全部通过,而且取得了本科学位。
有人说,不满足是进步的车轮。高会军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再学,就走上了考研道路。在硕士期间,他抓住每一分每一秒补习英语和专业知识,每天早起听广播背单词,大声朗读参加英语角……坚持两年,最终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并顺利攻读博士学位。
在博士期间,他抓住机会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是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全国优秀论文的人。在研究即将结束前,有机会去德国作洪堡学者或英国做访问研究,但他带着感情和责任回家乡成为博士生导师,把精力投入授课和科研之中。他指导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人。而现在,高会军在仿生机器人和飞行控制方面开展研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将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