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会军的人生轨迹中,一个空白格占据了他的履历表——全日制本科教育。然而,他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的人,也是该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从自考本科毕业到博士生导师,这段华丽转身背后,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对信念坚守的追求。

不抛弃不放弃

高会军没有经历高中生活。他15岁时选择进入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当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毕业后马上可以工作,为贫困家庭减轻经济负担。”高会军回忆道。在他内心深处,还有另外一种目标或许更准确地说,是理想隐约萌动。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做出点什么像样的事情。通过全身心投入学习,他一直保持着优异成绩,甚至在别人眼中的疲惫中,他似乎从未知疲倦,最终,在中专毕业时,以一流成绩通过了全部13门专业课程考试。

中专毕业后,高会军顺理成章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作息时间不规律、条件艰苦并没有让他放弃学习或忘记自己的追求。为了自考本科,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来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看书,一直到睡着。一切沾满机床油渍的书本印证了那段刻苦岁月。“记得为了节省车费、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在古城西安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场;记得那时的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常常需要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励志名言 )还清晰地记得遇到难题、彻夜难眠又无人请教的那种痛苦与无助,以及多少次想放弃却又咬牙坚持下来;也还记得因为攒不够路费,而没能回家看望重病卧床数月的父亲和因胃出血而住院母亲……”说起那段岁月,高会军仍然历历如故。

“谁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吃苦,只是在黑龙江长大,黑龙江人就是有一种敢吃苦、不服输的大庆精神、大力精神、大荒精神,从小我们的骨子里就有。”高会军这样解释自己的坚持。而就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一次性通过了所有15门自学考试要求课程,并取得了本科学位。

天道酬勤

有人说,不满足就是进步。这正是推动他走向研究生的道路。当决定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即便要放弃稳定的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但依靠一点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这段埋头苦读之旅。他硕士期间抓紧每分每秒去补习英语,大声朗读英语角,每天早起听英语广播,这样的努力持续两年。最后,在硕士阶段结束的时候,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都在各种职位间选擅,而他再次做出了惊人的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顺利进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开始搞科研,并摸索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还是获得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Killam博士后基金,都成为他的一系列成就。在考虑是否留国外或者返回国内任职面前,对于国家的事业以及责任感驱使着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担当博士生导师角色,将精力投入授课与科研之中。他所指导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踏入耶鲁校园者。而现在,作为仿机器人与飞行控制领域领先者的研究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用理论知识贡献力量,为国家航天事业奋斗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