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官云、王鑫。在80后、90后读者中享誉盛名的刘同,以其独特视角和小清新风格,出版了《谁的青春不迷茫》一书,该书销售超百万册。此次,他推出了新作《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自5月28日正式预售,即在7小时内登顶亚马逊图书总榜、预售总榜、飙升榜,并占据全榜单第一位。
从外表看来,刘同似乎与“孤独”无缘。他身高1.78米,自称“长得还比较清秀”,曾任职于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一路走来颇显成功。但即便如此,他也经历过青春时期的迷惘和工作选择时的彷徨。
高中时代,对于刘同而言是一段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的日子。男同学们穿着阿迪达斯或耐克运动服运动鞋,而他却缺乏这些。而当他尝试加入朋友圈讨论,却遭到了冷漠对待,这让他深感失落。更令人唏嘘的是,在父亲眼中,他是一个整天沉浸在电视节目中的孩子,而实际上,他是为了等待父亲回家聊天才写完作业并盯着电视屏幕直到半夜12点。
有一次,当刘同在纸上列出自己17岁时最悲惨的事项时,他发现了问题之源——成绩差,让老师父母同学都不理他,也没有零花钱。那一刻,他仿佛看透了人生的本质,从此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成绩,最终取得了数学小结考试中的前三名成就,使得老师向他伸出了尊重的手掌。
通过这样的转变尝试,刘同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就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如果怀疑自己的能力,只需稍微调整思维方式,便能一切变得不同。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设立目标,然后每天解决一些问题。一年300多个问题,加起来四年就是1000多个问题,“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只要你把目光投射到自己的身上,每天去解决问题,你会发现很多困惑已经被你解决过一次、二次、三次……”
随着阅历增加,刘同意识到那些所谓的心灵孤寂其实都是无形上的忘我成长。他解释说:“那不是失败,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最好的时光。”他的这本散文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讲述33个故事,它覆盖了包括情感在内的人生多个方面,不仅回忆起过去,也诚实地描述了自己在职场上的坚持与妥协。
对于写作,这位作者认为它更多的是为了总结观点,为未来提供指南。当面对相同的问题时,有了一套处理办法:“最后的结论可能是‘对啊,我为什么不这样’。”通过写作,可以找到解决方案,不再浪费时间。“做电视是遗憾艺术,但写作则能留下珍贵东西。”
关于这本书名字选定过程充满趣味。最初他们设计200多个名字,最终取名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个名字适合一个人当别人问候或者感到困惑的时候阅读,因为有些句子很容易引发共鸣。”
对于融入新环境和减少孤单的一种方法,就是投入喜欢的事情,比如工作与写作。这两样事情让他迅速放松下来。此外,还会健身听音乐或者旅行,即使是在出差旅行途中也不例外。不过,由于英语水平有限,所以他的旅行次数并不频繁,因此将每次出差都当成旅行,用这种方式体验地方文化,让自己感觉像真正的地方居民一样。
飞机上的旅程通常由睡觉组成,如果超过2小时,则用以改稿或撰写文章。在准备出版新作品之前,他们会打印初稿形成厚厚的一本供他修改。这部分工作主要完成在家晚间12点之后至凌晨1点左右。尽管忙碌,但仍然乐此不疲地分配工作与创造之间的地盘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