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的土地上,高会军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凭借着自己勤奋的努力,在自考本科到博士生导师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他那如同铁一样坚不可摧的心灵与智慧,为青春注入了无限动力。

他没有念过高中,但他的梦想从未停止。1991年,他选择了去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15岁的小男孩,但是他有着超乎常人的一份渴望。他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做出改变。在那个充满机床油渍、汗水和书香的地方,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一位勤劳的人,可以让天道酬勤。

中专毕业后,高会军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准备自考本科。他在古城西安之间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场,每一次风雨之旅,都承载着他对知识渴望的一部分。而当那些难题摆在面前时,他并不轻易放弃,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总能够找到力量继续前行。

“谁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吃苦,只是在黑龙江长大,黑龙江人就是有一种敢吃苦、不服输的精神。” 高会军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这份精神,是他不断进步的动力。两年的时间里,他通过了所有15门课程,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但对于高会军来说,它仅仅是通往更远征途中的一个小站。

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了350多分好成绩,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之后,高会军再次开始新的征程。在硕士学习期间,他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补习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直到硕士毕业,又一次站在选择岗位的大门口时,他做出了惊人的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一条看似遥不可及却又必将实现的心愿之路。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高会军前往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Killam博士后基金两项著名研究基金。这段经历让他的视野更加宽广,但当他回到家乡担任博士生导师时,却再次展现出那种情归故土的情怀与责任感。他指导下的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学生,这也是对其无尽辛勤付出的肯定。

现在,高会军正在仿生机器人和飞行控制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合作研究。他一直认为,“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不说”,但他的心仍旧属于这里——黑土地上的家乡,用自己的双手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让那些理想成为现实,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为青春注入更多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