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的土地上,高会军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凭借着自己勤奋的努力,在自考本科毕业后,又一次跨过了硕士学位的门槛,最终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他的故事,就像一部关于坚持与梦想的小说。
从未踏入过高中校园的大门,高会军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15岁那年,进入陕西第一工业学校学习中专,这是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决定——为了早日工作,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一种渴望更高、更远的地方悄然萌生。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不抛弃,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在中专期间,他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并开始准备自考本科考试。两年的时间里,他通过了所有课程考试,这对于一个没有经历正规教育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学习,没有忘记自己的追求。他利用一切可能利用到的时间来学习,即使是在机床边工作时,也不会停止阅读。
那些风雨无阻骑行于古城西安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场之间;那些因为攒不够路费无法回家的痛苦;那些夜以继日地熬夜,没有人请教的情况……这些都是他曾经面临过的一切困难,但每一次都被坚定的信念所驱动,让他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取得成功。
“谁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吃苦,只是在黑龙江长大,我们有敢吃苦、不服输的心理。”这句话成了高会军生活中的座右铭。在两年的时间里,他通过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终于在手中握住。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
接下来的步骤,是更加艰难却充满希望。一份普通工人的身份被抛之脑后,他投身到考研这条道路上。那段埋头苦读、仅靠一点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时期,对他的成长无疑是一次磨砺。而当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350多分好成绩,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时,那份付出的辛劳似乎都值得了一切。
研究生期间,他再次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和毅力,每天早起听英语广播、大声朗读,还参加英语角等活动。最后,当同学们纷纷选择各种职位时,高会军做出了惊人的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段旅程对他的影响是深远且不可逆转的,它让他学会了如何去掌控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他足够强大的信念力量。
2005年至2007年间,在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再次获得国际上的认可与奖励。但当机会摆在眼前,让人可以选择留在国外享受物质上的便利时,高会军作出了一番权衡之后,以情归家的决心回到国内,从事博士生导师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授课和科研之中。他指导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大器晚成者。而现在,他正在仿生机器人与飞行控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合作,为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服务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此刻,他已经成为哈工大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的人,也是哈工大最年轻的一位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