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的土地上,高会军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凭借着自己勤奋的努力,在自考本科毕业后,又一次跨过了学术界的门槛。他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这一成就背后,是他无数次战胜困难、不懈追求学术卓越的心路历程。
他的故事开始于1991年的陕西第一工业学校,那时,他只是一个15岁的小男孩,但他早已有了自己的目标——通过中专学习,为贫困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尽管没有高中文凭,但高会军仍然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决定继续前行。在专科自学考试中,他再次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终于取得了13门课程全通过的佳绩。
随后的工作生活并未使他的学习欲望消退,而是更加激发了他对知识渴望的火焰。利用业余时间,他开始准备自考本科,并在机床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种艰苦但又充满希望的情景,让他坚定了一条只有靠自己才能走通的人生道路。在经历了无数个风雨之后,他终于拿到了本科学位。
然而,就像古语所说:“天道酬勤”,高会军并不满足于此。他决定再次攀登学术巅峰,便踏上了考研之路。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家人的支持与一点点积蓄度过那段漫长而艰辛的研究生涯。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取得了350多分的大好成绩,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这对于曾经只读完中专就直接进入职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硕士阶段结束后,再也不是简单地选择休息或寻找更稳定的职业机会,而是接着向更高层次迈进——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国内外同行认可水平,即便面临国际化竞争,也从未让他动摇。2005年至2007年间,在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不仅获得了一些著名基金资助,而且还有一份深刻体验海外科研环境以及对家庭责任感的一种理解。
回到中国,高会军没有选择留在国外,而是回到了家乡,以一种更加深厚的情感和责任感做起了一名博士生导师。他指导下的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使得我省首个走进耶鲁的大门。而现在,高会军正在仿生机器人与飞行控制领域深入研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