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脊梁:高会军,信念的坚守与飞跃
在高会军的人生履历中,学历条目空白,但他的职业发展却如同一道金色的光芒,从讲师到教授,再到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职称晋升名单上唯一由讲师一路晋升为教授的人物。从自考本科毕业到成为博士生导师,这段华丽转身背后,是他超乎常人的付出和对信念坚守不懈的追求。
未经教育的小小少年,他选择了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那时,他仅15岁,目的简单——毕业后能立即工作,为贫困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似乎还有另外一个目标或许更大的理想,那就是相信自己总能做出点什么像样的事情。他全身心投入学习,使成绩一直排在前列。在中专二年级,他开始准备专科自学考试,用旧资料埋头苦读,最终一次性通过13门课程。
工作之余,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没有忘记自己的追求。为了自考本科,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即使是在机床边,一夜之间书籍沾满油渍也无法阻止他继续前进。他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场,每一次都面临着难以置信的挑战,却始终坚持下来,即使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也要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
“谁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吃苦,只是在黑龙江长大,黑龙江人就是有一种敢吃苦、不服输的精神。”高会军说。两年的时间里,他通过了全部15门课程,本科学位证书在手。这份成就让他更加坚定,要去争取更多。一步一步来,不满足便是进步的大轮子。在考研这条道路上,又一次抛弃了稳定的工作,依靠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那段艰难时期。
研究生的道路也是这样奋斗过来的,以350多分的好成绩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在硕士期间,每天早起听英语广播、大声朗读参加英语角……两年的时间里,就这样坚持下来。毕业时同学们纷纷走向各个高薪职位,而他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是哈工大航天学院的一个新研究方向。而且,在导师指导下开始搞科研,并摸索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论文,是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全国优秀论文的人。
2005年至2007年间,前往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获得两个著名基金资助。在此期间,有机会去德国作洪堡学者,或英国做访问研究,但他带着情感和责任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博士生导师,把精力投入授课和科研之中。他指导出的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大陆学生,现在正在仿生机器人和飞行控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