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诞生。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那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贝多芬满怀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和平渴望。后来,他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将其收为音乐仆役。30岁时,他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弃他的出身低贱,最终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使他创作出了名曲《致爱丽丝》。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在绝望中,他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从32岁起开始音乐创作,在近两年的彷徨与探索后,他终于创作出了第一部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1809年10月,法军占领维也那,当皇后、太子和一群贵族们面前走过时,他们让路,而贝多芬则坦然地说:“让路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这次事件使得太子认出了是贝多芬,并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为着离开的人加以尊重。那一次,貝 多費真切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

54岁时,他创造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这部作品需要六年的时间来完成和修改。当它首次在维也纳卡德剧院演奏的时候,全凭记忆指挥,没有看眼前的乐谱,也听不见丝毫的声音。但结果却引起听众们兴奋若狂,不断爆发出热烈喝采声,这场演奏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盛宴之一。

从心理学上讲,貝 多費之所以能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不断创作辉煌无比的音樂篇章,与他的自励人格有极大关系。他每当生活失意,就会将这些痛苦转化为灵感,从而磨练个人的意志。貝 多費的一生,就是对抗命运、追求卓越、不屈不挠的一个巨大例证。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证明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一切!

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成功女性100名”,并非单纯是一组数据或名称,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勇敢地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改变世界的人。她们可能来自不同的行业背景,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共同点就在于她们都拥有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她们都是自己的命运主宰者,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够成为任何环境中的胜利者。

就如同貝 多費一样,她们虽然遭遇过无数挑战,但是没有被这些障碍阻止。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如同貝 多費用音符编织出的旋律一般,用生命去编织属于自己的传奇。而这个传奇,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成长和实现梦想的话题,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力量,然后利用这种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话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传达的一些信息,让所有看到这里的人都能感觉到,那份源自内心深处、强烈且持久的情感——一种永远不会消逝,只会随着时间而增长的情感,即:无论你现在处于何种状态,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你的未来,你掌握在手里。你可以选择变革现状,你可以选择改变命运。你可以像貝 多費一样,用你的声音震撼世界!